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经济合同诈骗罪立案条件是哪些

经济合同诈骗罪立案条件是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7 · 1949人看过
导读:经济合同诈骗需要满足以下要件:首先,嫌疑人必须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通过欺诈手段签订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的钱,金额得达到两万以上。其次,嫌疑人可能会虚构身份或冒名签合同,用假票据或假证明做担保,或者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骗别人签新合同。最后,嫌疑人在拿到钱后逃跑了,找不到人了。
经济合同诈骗罪立案条件是哪些

一、经济合同诈骗罪立案条件是哪些

经济合同诈骗罪得以成立的法律要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犯罪嫌疑人以非法获取标的物占为己有为目的,在签订并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中,通过欺诈手段从对方当事人处骗取财物,且涉案金额需达到人民币两万元或以上。

例如,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虚构自己的单位身份或者冒充他人名义来签订合同

也有可能使用伪造、篡改、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

甚至还可能在自身缺乏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使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最后,犯罪嫌疑人在收取了对方当事人所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之后,选择逃逸藏匿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经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对于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其具体的立案标准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所涉金额而定。

即当经济合同诈骗的涉案金额达到两万元或两万元以上时,则应启动调查程序,展开追究。

所谓经济合同诈骗罪,系指犯罪分子在签订、履行合同时,通过虚假陈述、隐瞒真实情况等欺诈手段,令受害方产生误解,从而获取不正当财产利益,且涉案金额较大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三、经济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有几种

关于经济合同诈骗罪,它的具体量刑标准主要是根据犯罪主体所涉及的金额总量以及行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严重情节来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如果涉案金额在一定范围内(即数额较大),那么犯罪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且可能还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其次,如果涉案金额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即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较为严重的情节,那么犯罪者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样也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最后,如果涉案金额极其庞大(即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情节,那么犯罪者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要承担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具体的数值标准会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差异而有所区别。此外,犯罪情节的严重性,例如诈骗手段的残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量刑的轻重程度。

经济合同诈骗罪成立的要件主要包括:一是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及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财物,金额达两万元及以上;二是可能虚构身份或冒名签订合同,使用伪造票据或虚假证明作为担保,或在履行能力不足时诱签新合同;三是收取财物后逃匿。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