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贿罪和受贿罪两个一起怎么判
对于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判决结果,需依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若情节严重,则会面临较为严厉的刑事制裁。就行贿罪而言,若行贿者为谋求不当利益而实施行贿行为,且情节严重或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须承担罚金的处罚。
至于受贿罪,若涉案金额较大或存在其他较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须承担罚金的处罚;若涉案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也可能会被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对犯行贿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多次行贿或者向多人行贿的;
(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
(三)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
(四)为谋取职务、职级晋升、调整行贿的;
(五)对监察、行政执法、司法工作人员行贿的;
(六)在生态环境、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灾救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调查突破、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行贿罪和受贿罪应该怎么区分
此乃涉及对比和比较方面的论述,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行贿罪与受贿罪两种犯罪类型。
行贿罪,被定义为为了追求不合法的个人利益,向本国政府部门或机构中的公务员在经济交往过程中,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大量财物,又或者以各种名义给予公务员回扣费以及手续费等不当现金利益的行为。
而受贿罪,则是指国内公务人员在职务上利用职务便利,非法索求或者接受他人财物,以此来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违法现象。
受贿罪侵犯了公务人员职责行为的公正性,也破坏了公共财富的所有权。
因此,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详细梳理和比较来进行界定。
行贿罪与受贿罪均属于犯罪行为,但关键表现在其犯罪手段和方式上并不相同。
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行贿罪的相关规定来看,行贿罪主要表现为“为追求不合法的个人利益,向本国政府部门或机构中的公务员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大量财物,又或者以各种名义给予公务员回扣费以及手续费等不当现金利益的行为”。
若在经济活动中,针对行贿罪进一步规定,即“违反国家规定,向公务员提供不当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向公务员提供回扣与手续费等不当现金利益的,都应当以行贿论处。
在此情况下,如果因为被威胁或敲诈,被迫向公务员提供财物,但并未得到任何不当利益的,不应视为行贿行为。
”对于行贿罪的惩罚措施,该法案明确规定:
对犯有行贿罪的,应当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为行贿行为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严重的,或者造成整个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应该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极为严重的,应该处以十年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可判处没收全部财产。
针对被起诉之前就主动坦白交代行贿行为的行贿者,法律将减轻惩罚甚至免予追究责任。《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三、行贿罪和受贿罪不对等怎么办
行贿罪与受贿罪在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方面并不完全相等或平衡。行贿罪通常定义为行为人为获取不当利益而向国家工作人员赠送财务的行为;另一方面,受贿罪则可以理解为国家工作人员借由其公务职位的权限,索取或非法接受他人财务,并为有关人士谋求利益的违法行为。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针对两种犯罪行为的量刑考虑因素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看似不公平的处理结果。然而,这种现象并不代表着法律的不公正性,而是多方面因素诸如行贿者的主观恶性程度、行贿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接受行贿者是否有主动交代事实、积极退赃等行为等共同影响的结果。
若您认为在某个特定事例中的行贿者与受贿者的法律待遇显著失之偏颇,您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流程之内,依法通过提出申诉、申请审判监督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务必提供足够的证据及充分的法律论据作为支撑。
行贿受贿判决依情节轻重。行贿为不当利益,情节严重致国损,可判五至十年徒刑加罚金。受贿视金额大小,重则三至十年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特别严重者,十年以上徒刑至无期,并罚金或没收财产。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