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的规定是什么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方现行法律明文规范。一般而言,未满十四周岁之未成年人若触犯法律,通常情况下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然已满十四周岁而未达十六周岁者,倘若其行为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罪行,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至于年满十六周岁之人,无论何种犯罪行为,均应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量刑过程中,应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此外,司法机构负责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将奉行教育、感化和挽救之基本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导、惩罚为辅助手段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未成年犯罪判多少年
1.若涉及未成年年龄不足12岁者,在其触犯刑事法律时,并不必然面临刑法规裁。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硬性的规定,还需具体情况分析判断。
2.针对已经年满12周岁但尚未达到14岁的未成年群体,如其蓄意实施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他人的重罪行径,导致他人丧生或身体遭受严重残疾,情节异常恶劣且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批准进行追诉,则应依法判决刑罚。
3.对于年满14周岁但尚不足16岁的未成年者而言,倘若其触犯了法定的八大种类重罪行径,必应受到刑罚制裁。在刑事案件的追诉期方面,自犯罪行为发生的那一刻便开始进行计算。若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或持续状态,则自犯罪行为结束之时方能予以计算。在追诉期间再次涉嫌犯罪,前一个犯罪的追诉期限将自新罪立案之日起重新计算。而对超过二十年仍欲加以追究的案件,必须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请求核准。关于刑嫌追诉时效期究竟多长,须依照法定最高刑快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中所采用的证据既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护、鉴定意见以及勘验、检验、辨认、侦查试验等各类记录、视听资料及电子数据等,所有能够证实案件事实性质的材料皆可作为证据。但是,证据必须先经过严格查证核实,确保真实可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怎么判
对于未成年罪犯情节轻微者的判决,需要我们全面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法官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与衡量。具体来说,可能会深入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犯罪者的动机与目的、用来实施犯罪的策略与手法、犯罪行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以及未成年犯人的生理年龄、平时的行为表现等相关信息。在做出最终判决之前,法庭将会坚决贯彻"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有可能会采用诸如缓刑、管制等较为宽松的刑罚方式来处理这类案件。同时,法庭也会特别重视对这些少年犯人的教育、感化以及挽救工作,试图通过这个过程帮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鼓励其走向新生。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满14岁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免责;14至16岁者仅对严重罪行如杀人、重伤、强奸等负责;16岁以上则全面担责。对未成年犯罪,量刑从宽,司法处理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旨在教育、感化、挽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