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5 · 2140人看过
导读:侵害名誉权主要涉及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来损害他人声誉,或者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降低他人的社会评价。比如在公共场合说坏话、不尊重他人尊严,或者在网络上故意散布不实言论攻击他人,这些都属于侵害名誉权。
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一、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包含哪些内容

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之行为,往往包含蓄意制造及传播虚假事实以损害他人声誉或采用侮辱、诽谤等手段以贬损他人体面形象与社会价值。如在公共场合中恶言相向、藐视他人尊严,或是在虚拟网络空间里蓄意发布不实信息攻击他人等皆属于此类行为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二、侵犯他人名誉承担什么责任

在损害他人名誉权的情况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制止其侵权行为、给予受害方经济上的补偿或赔偿以及其他合理的补救措施等等。

然而,如果所致侵权后果相当严重,则有可能涉及到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例如,若构成侮辱、诽谤性质的犯罪,根据司法实践,此类行为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三、侵犯他人隐私可以报警

公然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理应遭受法律的制裁与警醒。隐私权作为公民人身权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这种侵害,人们有权利向上一级公安部门报案。警方会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如果侵权行为属轻微情形,将会对侵权者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或者给予警告处分;但是,若是侵权行为严重至达到违法犯罪标准,那么侵权者必须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面临行政处罚或是更严重的刑事追责。总而言之,当我们遭遇到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时,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向上一级公安部门报案,以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进一步的损害。

侵害名誉权常涉及蓄意编造并散播虚假信息以损害他人声誉,或采用侮辱、诽谤方式贬损其形象与社会评价。这包括公共场合的恶语相向、无视尊严,及网络空间内故意散布不实言论攻击他人。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