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净身出户的5个条件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离婚净身出户”并不是法律明确定义的范畴。通常来讲,有以下几种情景可能引发同样的后果:
1.其中一方出于自愿,选择放弃其所有财产权益;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极为恶劣的行为,诸如重婚、与其他人非法同居以及施行家庭暴力等等,进而在离婚涉及到财产分配之际,可能会被判定为少分或不分任何财产;
3.蓄意隐瞒、转移、变卖、销毁夫妻共有之财产,抑或是制造虚假债务篡夺对方财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上述行为的一方可被认定为少分甚至是不予分割财产;
4.夫妻双方经过彼此同意,签订协议使得一方完全失去所有权;
5.当某一方因为犯罪而受到判刑,没收财产的判决结果可能波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问题。请您关注的重点在于:
1.搜集相关证据的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过错行为这样的关键点,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支撑;
2.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务必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确保不存在胁迫、欺诈等不良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二、离婚净身出户是啥意思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离婚净身出户”通常指的是当一对夫妻选择分手之际,其中一方提出补偿请求,而另一方则同意放弃所有共同拥有的资产。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并未明确规定“净身出户”这一条款。
具体而言,倘若夫妻双方协商离婚的过程中,其中某一方自愿并且书面承诺主动放弃所有的共同财产,那么,这种情形应当视同为合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督。
然而,在类似于诉讼离婚这样须经过司法程序完成的离婚行动中,若男女双方能签订协议书,并以此为代价来换取更多的其他利益,进而约定男方放弃对所有共有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种情形下,只要这个约定并不违反道德底线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可以被视为具备法律效应。
另外,法院在进行审理和调解过程中,倘若某个当事人能够明确表示自愿放弃参加财产分割争议的权利,那么确实存在净身出户的可能。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在哪种情形下,男女双方在离婚时都拥有平等获取财产权益的资格。
因此,只要婚姻关系尚未达到处理圆满、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地步,净身出户的风险则几乎为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三、离婚净身出户还要出抚养费吗
离婚时虽然可以达成“净身出户”的协议,这是指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方面的约定,却并不妨碍将对此类财产分配进行约定的同时,仍然承担起对未成年子女履行抚养义务的责任。抚养费的设立主要是为保障未成年人子女的日常生活所需、接受教育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各项基本优质权益。尽管在婚姻终结后,某些一方未能获得任何形式的财产分割,但是若其育有未成年子女且年龄尚未达到18岁,除非存在法定豁免事由,否则仍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抚养费用。关于支付抚养费用的具体标准和金额,应依据未成年子女的实际生活需求程度、父母各自的经济负担承受能力以及当地普遍的生活水平来进行合理的制定。因此可以明确指出,即使在“净身出户”的情况下,也无法免除支付抚养费的法定义务。
"离婚净身出户"非法律术语,常因:自愿放弃财产、严重婚姻过错(如重婚、家暴)、恶意隐藏转移财产、双方协议或一方犯罪没收财产所致。注意:搜集过错证据至关重要,签署协议须合法自愿,避免胁迫欺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