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判刑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判定
针对诈骗罪行的量刑准则,其主要依据是犯罪分子所实施的诈骗行为涉及的金额以及情节的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若诈骗金额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之间则可能被认定为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惩罚,同时还会被判罚一定的罚金;当诈骗金额达到巨大,或者涉嫌其他严重情节时,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并且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而当诈骗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刑期将会升至十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同时也需要被判罚相应的罚金或者财产没收等其他附加刑罚。以具体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故意隐瞒真相的手段,从他人那里骗取了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财物,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数额较大"的典型诈骗案件。在对诈骗行为进行判断和裁决时,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以及他们是否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从他人那里获取了非法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判刑6年4年可以出来吗
正常情况下,判几年就得坐几年牢,刑满即可出狱。
当然,若您在狱中表现良好,积极悔过,甚至有立功表现,是可以申请减刑的,但最多只能减到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哦。
(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8条)如在实施《刑法》过程中,有本法所规定的重大立功情形出现,是可以减刑的,包括:
1.制止他人的严重犯罪行为;
2.揭发院内或院外的严重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
3.拥有创新发明或重大技术革新成果;
4.在日常生活中舍己为人;
5.在抗击自然灾害或排除危险事故中展现优秀能力;
6.对我国和社会做出特殊重要的贡献等。
此外,即使被确认有罪并进行处罚,若经法院批准,其实际受罚时间也不应长于以下标准:
1.对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惩罚,不能低于原判刑期的一半;
2.对于无期徒刑的惩罚,不能小于13年;
3.经过审理决定限制减刑的,即使是被判以死缓的罪犯,其实际受罚时间也不会比25年短,而减为有期徒刑后,受罚时间也不应短于20年。《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情节轻微怎么认定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审判实操经验,关于诈骗罪行认定为情节轻微的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第一,犯罪行为所涉金额较小;第二,实施者主观恶性程度较轻;第三,社会危害性(直接或间接)较小;第四,犯罪手法并不残忍、恶劣;最后是,其所产生的危害结果并不严重。具体来说,例如,诈骗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对于其他同类案件较低,并没有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再比如,犯罪嫌疑人属于初次触犯法律,且属于偶然犯罪,同时具有良好的认罪悔过态度,并且积极主动地退还赃款等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情节轻微的认定必须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而非简单地一刀切。
诈骗罪量刑取决于金额和情节严重度,三千至一万元为“数额较大”,可处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金额巨大或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至十年徒刑,并处罚金;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徒刑至无期,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关键看是否具非法占有意图及获取非法利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