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每周报到吗

取保候审每周报到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2 · 1209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期间,要按照执法机构的要求定时报告活动。报告频率不固定,有时每周一次,有时有情况才报,具体周期由执行机构确定。
取保候审每周报到吗

一、取保候审每周报到吗

在取保候审的期限内,是否必须每周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这主要依据负责具体执行该项监管的执法机构的明确指令来进行安排。通常而言,被取保候审的人员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其内容之一便包含了按照执法机构所要求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各项活动状况。

然而,这并不等同于必须每星期都需进行报备,因为报备的周期并非固定不变,可能是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周期进行定期提交,亦或是每当出现特定情况时再行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每月报告情况怎么写

关于取保候审期间如实陈述月度动态报告的起草方法阐述如下:

首先,需在报告中明确个人的基本身份信息

其次,简略描述案发背景及相关犯罪行为的具体经过与情境。

再次,对于在案发后自身所作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所犯错误的认识和忏悔之情需进行详细表述。

另外,还需要向负责执法机关和相应管理部门如实申报近段时间内本人所前往的地点、参与完成的各类事项以及所涉及其个人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和相关状况。

最后,落款部分需由当事人亲自签名并注明签署日期以确保该份报告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取保候审每次多久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之规定,对于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情节较轻且有悔过表现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然而,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此期间,司法机关将依据事件的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等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对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或者是变更为其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其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如住址、工作单位及其通信方式等信息发生改变时,应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进行报告等等。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前,事件尚未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办案机关应当立即解除对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或者是依法变更为其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期间,报备频率依据执法机构具体指令而定。被取保人需严格遵守规定,包括按机构要求汇报活动。报备周期非固定每周,可能定期或遇特定情况再报,具体由执行机构明确。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每周报到取决于法院或公安机关的具体规定。通常情况下,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必须遵守特定的行为准则,并按指定频率向监管机构报告其活动。但并非所有案件都需要每周报到,这可能因案件性质和嫌疑人背景等因素而异。
    2024-07-10 1341次阅读
  • 2024.03.02 2943次阅读
  • 在实施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进行每周报道,这要依据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所提出的具体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被取保候审的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特定的规章制度,例如禁止擅自离开居住地点以及定期向相关执行机构汇报个人动态等。然而,具体的报道频率并无固定标准,有些可能为每周一次,也有可能以每月为周期。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实际的取保决定书来执行相应的规定。
    2024-07-10 801次阅读
  • 2024.10.06 1298次阅读
  • 取保候审需要每个月报到。已经取保候审的人,一般每周需到相关的派出所签到一次,一般要随传随到。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的市、县。一般来说每月都有一个思想汇报需要上交,所以也算是签到的一种形式。
    2024-09-05 1286次阅读
  • 2024.08.20 4848次阅读
  •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取保候审者需遵守传唤及时、不干扰证人、不毁灭伪造证据等规定。法规未要求每日汇报,但居住地、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变动后,须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因此,被取保者需按规定时间报告变动,非每日报到。
    2024-07-10 952次阅读
  • 2024.08.20 4869次阅读
  • 取保候审人员通常无需月报,但特定地区或案件可能要求不同。根据《刑事诉讼法》,取保者需遵守规定,未经许可不得离市、县,并应按时接受传唤。违规者,执行机关可没收保证金或采取强制措施。
    2024-07-10 940次阅读
  • 2024.02.27 214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