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成诈骗罪判几年
针对诈骗罪行的量刑期限,通常依据犯罪行为严重程度进行衡量平衡。具体而言,对于任何形式的诈骗公共或私人财产行为,在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后,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
其中,若涉及金额较小,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若涉案金额较大,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而当涉案金额极为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法律法规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的差异,具体执行标准可能会有所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构成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1.犯罪客体之确立。
本罪所侵害的对象乃公共及私人财产所有权。
需注意,某些犯罪活动虽同样采用欺诈手法并追求非法的经济利益,然其并非对公私财产所有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故不构成诈骗罪。
例如:
拐卖妇女儿童,此种行为被视为侵犯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
2.犯罪行为的客观体现。
本罪在犯罪行为的客观层面上体现为采用欺骗手段攫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其主要环节依次为:
(1)行为人采取了欺骗手段。
这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编造虚假事实,二是掩盖真实情况,两者均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被害方形成错误认知。
(2)受欺诈的一方会产生误解。
(3)诈骗罪得以成立须以受害人基于误判而做出的财产处置为前提条件。
(4)在欺诈行为使得被害人做出财产处理后,行为人即获得相应的财产,进而使得遭受损失的被害人财产权益受损。
3.犯罪主体资格的划定。
本罪在主体方面的适格范围为具备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拥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构成此类犯罪行为。
4.主观心态的剖析。
本罪的主观心理状态表现为直接故意,同时存在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构成诈骗罪卖藏獒怎么判
在审理诈骗案件时,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犯罪案值和犯罪情节等诸多因素而定。
若是利用售卖藏獒之名行诈骗之实,首要任务便是明确被骗金额。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3000元至10000元之间、30000元至100000元之间以及500000元以上者,应分别视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并处或单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并处罚金;至于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依法判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并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然而,最终的量刑仍然需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积极退赃等多方面情节进行全面考量。
诈骗罪量刑依情节轻重而定:小额诈骗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大额则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加罚金;极大额或情节严重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罚金或没收财产。数额界定明确,但执行标准因地而异。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