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侵占辩护 >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9 · 2047人看过
导读:挪用资金罪,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企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把单位的资金挪作他用或者借给他人使用,这就侵犯了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不论金额大小,只要这种行为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或者挪用人从中获取了利益,就构成了犯罪。犯罪主体只能是机构内部的人员,犯罪行为主要是资金挪用和非法获利。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挪用资金罪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挪用资金罪,乃指在公司、企业或其他类似组织担任职务的工作人员,凭借职务之便,私自挪用本机构的资金,用于个人用途或是借予他人使用,不论其占用资金的数量大小,只要持续时间超出三个月,又或者虽然不超过三个月,但在此期间挪用以获取利益的,都将被认定为犯罪

该罪行的主要犯罪构成元素如下:

1.犯罪主体:仅限于这些机构内的工作人员;

2.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确知道所挪用的资金属于单位所有,却仍然实施了挪用行为;

3.犯罪客体: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4.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擅自挪用本单位的资金,供个人使用或者借与他人,无论占用金额大小,只要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虽然不超过三个月,但在此期间挪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或者是用于非法活动的,均可视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等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或借给他人使用,故意侵犯单位资金使用权和收益权。不论金额大小,若持续三个月以上或挪用获取利益,即构成犯罪。犯罪主体限于机构内部人员,犯罪行为包括资金挪用和非法获利

二、挪用资金罪起诉主体

关于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满足三种情况之一:

首先,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额需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且这种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了3个月而没有归还给原本单位;

其次,同样是挪用本单位资金,但其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却用于了营利活动;

最后,挪用本单位资金的金额达到了5000元至2万元之间,并将这些钱款用于了非法活动。

在涉及到挪用资金罪涉嫌定罪的问题时,出于实际公正和严谨的考量,法官要遵守以下证据要求:

必须确保所有涉及定罪量刑的重大事件都得到证据的充分支持,并且这些证据都经过法定的特定程序进行了验证和确认;

此外,在全面评估全案所有相关证据之后,对于所认定的事实,应当排除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合理解释或质疑。

在处理挪用资金案件过程中,如果嫌疑人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理论上可以考虑取保候审:

首先,若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等轻型刑事处分,可以考虑实施取保候审;

接着,若可能会被判罚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实施取保候审也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

然后,若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处于怀孕状态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实施取保候审也不会对社会造成过多威胁;

最后,一旦犯罪嫌疑人被拘留,但是关于其可以定罪的证据并不足以达到逮捕条件,或者在提出正式逮捕请求后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获得批准,此时仍然需要继续调查并通过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方式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保护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三、挪用资金罪中管辖认定条件有哪些

当涉及到挪用公款罪时,通常由罪犯所在地的公安局进行监管与处理。

这个地方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产生的地点,也涵盖了犯罪所导致后果的出现地。

在这里,行为产生地是指实施挪用公款行为的场所;而至于结果发生地,它则包含了犯罪对象受到损害的地区、犯罪所得实际获取的地点、犯罪所得隐藏的地点、转移的地点、使用的地点以及销售的地点等等。

若由犯罪嫌疑人家属所在地的公安局进行监管更为合适的话,那么他们也有权进行监管。

然而,对于那些管辖权模糊或存在争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相关的公安局进行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无果,则应由共同的上级公安局进行指定管辖

总的来说,对管辖权的认定需要全面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做出决定。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等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或借给他人使用,故意侵犯单位资金使用权和收益权。不论金额大小,若持续三个月以上或挪用获取利益,即构成犯罪。犯罪主体限于机构内部人员,犯罪行为包括资金挪用和非法获利。

网站地图

更多#职务侵占辩护相关

  • 407次阅读
  • 1、挪用资金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2、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资金,主要是该单位的处于货币形态的财产,如人民币、外币以及股票、支票、国库券、债券等有价证券。行为人挪用了本单位的资金,这是构成本罪的最基本要求。“挪用”,顾名思义,是指将资金挪作他用,并且用后即还,行为人在挪用时并没有非法将单位资金占为己有的目的。故而挪用的本质特征是为了取得资金的使用权。
    2024-10-25 874次阅读
  • 2024.10.18 1991次阅读
  • 490次阅读
  • 挪用资金超过六万元用于私人用途,根据法律,可认定为“挪用资金罪”并受刑事制裁。 金额较大者,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金额巨大者,则可能受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9-06 1215次阅读
  • 2024.08.02 2070次阅读
  • 435次阅读
  • 犯罪的客体特征:挪用资金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资金,主要是该单位的处于货币形态的财产,如人民币、外币以及股票、支票、国库券、债券等有价证券。
    2024-05-28 1464次阅读
  • 2024.05.22 1267次阅读
  • 49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职务侵占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职务侵占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