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债权人是指谁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债权人是指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9 · 1389人看过
导读:骗取贷款罪,就是指用欺诈手段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骗到贷款,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情节的犯罪。犯罪主体要有故意,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金融机构判断错误而放贷,还是追求这个结果。客观上表现为用欺骗方法取得贷款。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债权人是指谁

一、骗取贷款罪构成要件债权人是指谁

骗取贷款罪之债权方通常特指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例如各大商业银行等。

罪名,泛指通过欺诈手法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进而给相关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损失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构成骗取贷款罪者,在主观层面上必须具备故意,也就是行为人在进行诈骗行为时已经明确知道该行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陷入误解并进行放贷决策,然而其仍然积极追求这一不良后果。

在客观方面,骗取贷款罪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以各种欺骗手段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骗取贷款罪是指利用欺诈手段从金融机构如银行骗贷,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情节。犯罪主体需有故意,明知道其行为会使金融机构误判而放贷,却仍追求此结果。客观上表现为用欺骗方法取得贷款。

二、骗取贷款罪立案后还款了,法院会怎么判?

倘若在骗取贷款并偿还债务后的情况下,仍需接受法律制裁,原因在于偿还债务并非唯一减轻刑罚情节。

在骗取贷款的过程中,被视为构成了贷款诈骗罪,因此需要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

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也涉及到针对自然人和单位使用欺诈手法夺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只要造成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重大的财产损失或者存在其他恶劣情节者,即可构成此项罪名。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三、骗取贷款罪四种情形是什么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诠释,以下为骗取贷款罪常见的四种犯罪情形:第一,编造并虚构引入资本金、项目投资等所谓“真实”却又本不存在的理由,以此方式企图蒙蔽金融机构,从而获得贷款;第二,利用虚假的经济合同,如伪造交易合同等,试图误导金融机构对其产生错误认识;第三,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财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等,以期达到欺诈目的;第四,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或者超越抵押物价值进行多次担保,以欺骗手段获取贷款。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于骗取贷款罪的判定,需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实际实施的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等等。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事例的裁定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证据材料进行严谨分析与判断。

骗取贷款罪是指利用欺诈手段从金融机构如银行骗贷,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情节。犯罪主体需有故意,明知道其行为会使金融机构误判而放贷,却仍追求此结果。客观上表现为用欺骗方法取得贷款。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