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认定量刑吗
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通常是指犯罪分子为了获取不法经济利益而通过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行为,其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着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且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从而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自愿交付财产。
因此,对于此类案件的认定,必须要全面地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其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以及所涉及的诈骗金额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签订并履行合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对方误信而交付财产。
认定时,需综合考量嫌疑人主观故意、欺诈行为及诈骗金额等因素。
二、合同诈骗罪特征
1、合同诈骗罪所侵害的主要对象是受法律保护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与公私财产所有权益。
2、就具体实施情况而言,合同诈骗罪体现在在签署、履行合同过程之中,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违法犯罪行为。
3.从犯罪主体层面上来看,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普通大众,无论是自然人还是单位,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并实际从事了本罪行为,都有可能成为本罪的实施者。
4.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合同诈骗罪需要有故意的思想动机,并且必须要有非法占有的意图作为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
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三、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有几年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限依照犯罪可能被判处的刑事处罚时间长度来决定。若法定最高刑罚为低于五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期限为五年;若法定最高刑罚为高于五年但低于十年的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期限为十年;若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或以上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期限为十五年;若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那么追诉期限则长达二十年。值得注意的是,若在追诉期限结束后仍认为必须将该事例进行追诉的话,需要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核批准。在实际判断追诉期限时,需要结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情节、涉案金额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可能被判处的刑罚时间长度,进而确定相应的追诉期限。
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签订并履行合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对方误信而交付财产。
认定时,需综合考量嫌疑人主观故意、欺诈行为及诈骗金额等因素。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