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缓刑后还有效吗
取保候审以及缓刑皆为两种截然不同且具有独立意义的法律概念及手段。
其中,取保候审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中之一种强制性措施;
相较之下,缓刑乃是针对刑罚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当被告经由法庭判决宣告缓刑之后,取保候审的相关措施往往会随之解除。
这是由于缓刑制度本身即代表着对于被告所应承受刑罚的一定程度上的暂时性暂停执行,并设定了一段考验期。
若在此期间内未曾触犯任何相关规定,则原先所判定的刑罚将无需再行执行。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而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亦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取保候审为刑诉中强制措施,缓刑为刑罚执行方式。
宣判缓刑后,取保候审常解除,因缓刑暂停刑罚执行并设考验期。
考验期内无违规,原刑罚可免。
依《刑诉法》,取保最长12个月,监视居住不超6个月。
两者法律意义独立,程序各异。
二、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在取保候审即将到期之际,负责执行的相关部门将会根据具体的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状况来灵活地变更对被取保候审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或者是撤销取保候审的做法。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当取保候审的有效期即将到达时,负责执行的相关机构有义务在最后一个周期结束前15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做出决定的机关,然后由该机关来决定是否解除取保候审的措施,或者是变更现有的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即开庭要请律师吗
在被批准获得保释等待审判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寻求律师的协助,这主要视乎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您个人的实际需求而定。从法律层面来看,律师能够为您提供专业且深入的法律咨询服务,并且制定相应的辩护方案。律师熟悉各种诉讼流程和证据法规则,他们能够有效地捍卫您的合法权益,进行全面且充分的质证和辩护工作。例如,律师可以对公诉机关所提交的证据进行严格的审查,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瑕疵或不足之处;同时,他们还能依据事件的具体情况,为您争取到从轻、减轻处罚等有利因素。若事件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繁多,或者您对于法律程序并不十分了解,那么聘请律师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倘若事件相对较为简单,您对自己所面临的案情有着明确的认识,而且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相关事务的话,那么自行为自己辩护也是可行的。总而言之,借助优质的律师协助无疑将有助于提升辩护的成效,并确保您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
取保候审为刑诉中强制措施,缓刑为刑罚执行方式。
宣判缓刑后,取保候审常解除,因缓刑暂停刑罚执行并设考验期。
考验期内无违规,原刑罚可免。
依《刑诉法》,取保最长12个月,监视居住不超6个月。
两者法律意义独立,程序各异。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