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37天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什么

37天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7 · 1876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 能够符合37天取保候审标准的案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案件较轻,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罪行较重,但没有社会风险,比如表现良好,没有再次犯罪的可能;身体有特殊情况,比如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还没审结。 这些条件能让取保候审制度得到合理运用,既维护了社会的安全,又照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37天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什么

一、37天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什么

取保候审制度,系我国在刑事诉讼领域中所实施的一项强制性措施之一。

对于符合37天取保候审标准的个案来说,通常需满足如下几个要素:其一,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

这意味着犯罪行为性质较为轻微,对社会所造成的潜在危害也相对较小。

其二,若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亦可考虑适用此项制度。

例如,犯罪嫌疑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良好,无再次犯罪之虞等情况。

其三,若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同样可以考虑适用取保候审制度,以避免对其健康和家庭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当羁押期限已届满,而相关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时,亦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 符合37天取保候审标准的案件通常需满足:轻罪(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重罪但无社会风险(如表现良好,无再犯可能);特殊身体状况(如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况。 这些条件确保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当适用,既保障了社会安全,又兼顾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二、37天取保几点通知家属

我国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在涉嫌犯罪的情况下,被羁押的时间,通常为自拘留之日起三十七日,若需对当事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则必须提前告知其家属。

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及其家属将有机会前往政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包括缴纳所需金额的保证金或提供合适的证人作为保证,以确保不会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如在超过三十七天的刑事拘留期,经由公安机关的详细调查发现当事人并不具备犯罪嫌疑,案件最终撤销之刻,已无需再向其家属发出通知。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三、37天取保候审什么时候放人

取保候审乃刑事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性措施,而嫌疑人能否于被提取保候审的第37日获得自由,则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若公安机关对已拘留之嫌犯,认为有必要进行逮捕的,应在执行拘留期内的三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专业审查和批准申请。在某些特别情形下,申请审查期限可适度延长一至四个工作日。至于流窜作案、频繁作案及结伙作案情节严重的嫌疑人,申请审查的时限甚至可以扩展到三十天。待接到公安机关的逮捕申请文书之后,人民检察院应在七日内就批准逮捕或不予批准逮捕做出决定。通常而言,倘若第37日到来之际,人民检察院做出了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部门须于收到相关通知信息后,立即释放被关押人员,同时出具释放证明文件。然而,如果人民检察院批准实施逮捕,涉事嫌疑人将仍需继续被羁押等候处理。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 符合37天取保候审标准的案件通常需满足:轻罪(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重罪但无社会风险(如表现良好,无再犯可能);特殊身体状况(如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况。 这些条件确保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当适用,既保障了社会安全,又兼顾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20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 符合37天取保候审标准的案件通常需满足:轻罪(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重罪但无社会风险(如表现良好,无再犯可能);特殊身体状况(如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况。 这些条件确保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当适用,既保障了社会安全,又兼顾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2024-09-02 1472次阅读
  • 2024.09.15 1070次阅读
  • 347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情形:嫌疑人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但取保后无社会危险性;患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或孕妇、哺乳期妇女,且取保不危害社会;以及羁押期满案件未结的情况。这些条件旨在平衡司法程序与人道关怀,确保在不损害社会秩序的前提下,给予特定嫌疑人适当的待遇。
    2024-09-26 1004次阅读
  • 2024.09.25 1144次阅读
  • 443次阅读
  • 司法程序中,37天刑事拘留自拘留证发放日起算,连续计算含周末与节假日。 此间,公安深入调查案件,若需逮捕则向检察机关申请批准;若未获准,公安机关须释放被拘者。 拘留天数严格依自然日累积,确保程序公正透明。
    2024-09-06 953次阅读
  • 2024.08.16 3158次阅读
  • 35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