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算判刑日期吗

取保候审算判刑日期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6 · 1568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和判刑日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主要目的是确保嫌疑人在等待审判期间能够到庭接受法律追究,同时也保证他们不会逃避法律责任。而判刑日期则是指法院对罪犯进行有罪判决后,开始计算刑期的具体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判决之前的羁押时间可以折抵刑期,但不同的刑罚类型有着不同的折抵规定。
取保候审算判刑日期吗

一、取保候审判刑日期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与判刑日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强制性手段,它旨在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和照顾,同时也为了避免其逃避法律责任。

然而,判刑日期则是指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所判定的有罪宣判以及对其应处刑罚期限的开始计算的具体时间点。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判决执行前已经被先行羁押的,羁押一天可以折抵刑期两天;

而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罪犯,在判决执行前已经被先行羁押的,羁押一天则只能折抵刑期一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和判刑日期无必然联系。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确保嫌疑人得到休息并不逃避法律追究。 判刑日期则是法院判定罪犯有罪并开始计算刑期的具体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判决前的羁押时间可以折抵刑期,但不同刑罚有不同的折抵规定。

二、取保候审能取保候审吗

在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首先,该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是独立适用于附加刑法所规定的刑罚;

其次,该被告有可能被处以有期徒刑等较高规格的刑事处罚,同时其亦或具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导致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本身怀有身孕或者正在哺育属于自己的婴幼儿,这种情况下,若对其实施取保候审并不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实质性威胁;

最后,如被告目前正处于羁押期间,且司法程序尚未全部完成,此时为了保护被告合法权益和满足司法审查的要求,也需要设法对其实施取保候审。

关于保证金的缴纳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事人若通过申请保证金的形式筹集担保资金,那么其在获得取保候审资格后需按规交纳相应的保证金。

然而,如果当事人选择提供保证人作为担保方式来换取取保候审资格的话,则无需再另行交纳保证金。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由哪管辖

被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间再度实施犯罪行为时,一般情况下应交由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在的公安机关管辖区内审理。若本次犯罪行为与前次违法行为系属于同一事件的关联事项,则通常由前案负责办理的机关一并予以立案审查。然而在些特殊事件中,新犯之罪行与之前所涉事件并非同一性质,并且新罪的犯罪地点更为清晰明确且便于开展深入侦查工作,在此种情况下,应当交由新罪所涉及的犯罪地公安机关进行管辖处理。在司法实践操作过程中,有关部门在确定事件的归口审批权时,将全面考虑到事件的严重程度、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以及侦查工作的可行性等多重因素。值得谨慎关注的是,被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间再度实施犯罪行为者,此类行为将会对其自身造成极为严峻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原本已经获准的取保候审制度被撤销,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更具强制力的羁押手段——逮捕

取保候审和判刑日期无必然联系。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确保嫌疑人得到休息并不逃避法律追究。 判刑日期则是法院判定罪犯有罪并开始计算刑期的具体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判决前的羁押时间可以折抵刑期,但不同刑罚有不同的折抵规定。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56次阅读
  • 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期间,理应计入其实际服刑期限之内。 此项规定乃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所设定的一项关键性强制性措施。 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机构发布的具体要求,例如未经执法部门授权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开其所在的城市或者乡村社区等地。
    2024-09-03 1364次阅读
  • 2024.08.24 1581次阅读
  • 394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从取保候审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若在此期间案件顺利进行,则期限持续至十二个月结束。如到期前发现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其他解除条件,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取保候审的计算始于决定生效日,止于十二个月后的当天。
    2024-09-02 934次阅读
  • 2024.08.24 1557次阅读
  • 492次阅读
  • 取保候审时限自执行决定起算,为我国刑事诉讼中强制手段。 据《刑诉法》,取保候审不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不超六个月。 执行中案件侦、诉、审不得停滞。 期满或不应追责即解除措施,并告知相关方。 期间,司法机关将审查处理被取保人情况。
    2024-09-02 1032次阅读
  • 2024.07.23 1755次阅读
  • 37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