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认罪认罚还可以取保候审吗

认罪认罚还可以取保候审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6 · 1831人看过
导读:在认罪认罚程序中,取保候审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是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取保候审。认罪认罚只能反映犯罪嫌疑人的悔过态度,但不是取保候审的唯一条件。在决定是否取保候审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险性等因素。总之,取保候审的决策应该基于多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合理。
认罪认罚还可以取保候审吗

一、认罪认罚还可以取保候审

在本案涉及到认罪认罚程序的情形之下,虽然依旧存在申请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但这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权衡。

请注意,取保候审乃刑事诉讼中常见的一项强制手段,其适用前提包括涉嫌犯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相对应的独立适用之罚金刑;

以及涉嫌犯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及以上刑期的刑罚,若采取取保候审方式则无法有效预防潜在的社会公共危害性的情况等。

此外,认罪认罚体系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悔过自新之诚意,然而这并不能作为取保候审的唯一或必要条件。

因此,在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时,我们还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性质、情节以及嫌疑人所具有的社会危险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认罪认罚程序下,申请取保候审需全面评估。 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罚金,以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无法防止社会危害的情况。 认罪认罚反映悔过,但非唯一取保条件。 决定时,应综合考虑案件性质、情节和社会危险性。 总之,取保候审决策应基于多重因素,确保公正合理。

二、认罪认罚还能缓刑

若被告人愿意接受罚款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在满足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过表现、无再犯风险以及宣告缓刑不会给所在社区带来恶劣影响等条件时,可依法予以缓刑。

此外,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只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便可获准缓刑,其中包括不满十八岁、孕妇及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被告人均应获得适度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三、认罪认罚还签字吗法院怎么判

认罪认罚制度要求被告必须亲笔书写并签字确认。

对于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被告来说,这意味着其有责任根据自己的良知诚实而准确地坦白自己所犯的罪行,同时毫无保留地承认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且承诺自愿接受法律所规定的惩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会考虑到认罪认罚这一公然认错悔过、认罪服法表现良好的积极因素,但它绝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还需完整掌握所有关于案件的实证资料以及犯罪的客观事实、事件的性质及其重大程度,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等多方面信息来依法做出公正裁决。

若被告的认罪认罚是在完全自愿且真实的基础上做出的,且案件的事实清晰明确,证据确凿有力,那么法院通常会在量刑上给予适当的从轻或减轻处罚

然而,如果发现存在被告被迫认罪认罚、定罪量刑不合理等情况,法院也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审查和妥善处理。

在认罪认罚程序下,申请取保候审需全面评估。 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罚金,以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无法防止社会危害的情况。 认罪认罚反映悔过,但非唯一取保条件。 决定时,应综合考虑案件性质、情节和社会危险性。 总之,取保候审决策应基于多重因素,确保公正合理。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18次阅读
  • 取保候审认罪认罚能否判刑,需视情况而定。1、取保候审签了认罪认罚,符合条件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理。2、已经起诉的,在判刑时会相应的降低量刑标准。认罪认罚制度通过调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积极性,使其获得宽大处理,既能体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充分尊重,也能彰显刑事追诉的人文关怀。
    2024-09-21 1076次阅读
  • 2024.10.21 1299次阅读
  • 326次阅读
  • 取保候审认罪认罚能否判刑,需视情况而定。1、取保候审签了认罪认罚,符合条件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理。2、已经起诉的,在判刑时会相应的降低量刑标准。认罪认罚制度通过调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积极性,使其获得宽大处理,既能体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充分尊重,也能彰显刑事追诉的人文关怀。
    2024-09-01 1066次阅读
  • 2024.10.22 1774次阅读
  • 359次阅读
  •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决定是否给予罪犯保释并非仅依据其是否认罪认罚,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综合考量其社会危害性和案件具体情况。即使认罪服法,若存在较大社会危险或案件特殊,仍可能不予保释。因此,保释决策需基于个案事实和法律进行全面评估,认罪认罚并非决定性因素。
    2024-09-02 863次阅读
  • 2024.08.19 1970次阅读
  • 50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