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的构成四要件都有什么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所需的四个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主体要件方面,本罪所涉及的犯罪主体为一般的自然人,只要在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下,即可构成本罪;
其次,从主观要件角度来看,该种犯罪的主观方面呈现出故意形态。
也就是行为人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但是仍然抱有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再次,从客体要件层面分析,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益;
最后,从客观要件角度出发,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具体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即明知行为会损害他人健康仍有意为之;客体上侵犯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客观上实施了非法伤害行为。
简言之,该罪要求行为人有意识地非法伤害他人身体。
二、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首先在主观意图层面上,故意伤害罪的重点在于被告人是否有意伤害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这种行径抱持期待和纵容之态度。
然而,至于寻衅滋事罪,则是人为挑衅、滋扰而引发的事件,其目的在于颠覆公共场所及其他社会秩序,导致公共环境地动山摇般的紊乱。
综合主观意图这一维度来看,故意伤害罪明确规定犯罪主体要有谋杀他人生命的故意,而犯罪动机因个体差异而繁杂,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被害人的死亡,如果造成被害人的生命危险,那无疑就是故意杀人罪了。
然而,对于寻衅滋事罪而言,其行为人常常无端攻击他人,其起因或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或是毫无缘由的主观情绪,他们扬言要追求某种让自己过瘾的精神刺激,以此为借口,对他人肆意施暴。
相较之下,故意伤害罪的被告人从其实施的犯罪手段中清晰可见其伤害他人的恶意,且非盲目或任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三、故意伤害罪没有赔偿怎么判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诸多复杂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裁量的,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细节、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等。在没有得到受害者赔偿的情况下,法院仍然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的量刑判决。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导致受害者重伤,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而对于那些导致受害者死亡或者使用极其残忍手段致使受害者重伤并留下严重残疾的罪犯,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然而,尽管没有得到受害者的赔偿,但法院在量刑过程中依然会充分考虑到其他相关情节,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良好表现,以及其犯罪动机和目的等因素。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获得更为详尽且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即明知行为会损害他人健康仍有意为之;客体上侵犯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客观上实施了非法伤害行为。
简言之,该罪要求行为人有意识地非法伤害他人身体。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