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是什么

诽谤罪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6 · 2435人看过
导读:诽谤罪指故意编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目的是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犯罪行为。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捏造事实:必须是无中生有、虚构的事实。 2.传播扩散:将捏造的事实进行散布,以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 3.针对特定人:诽谤罪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不包括不特定的多数人。 4.情节严重:诽谤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 判断是否构成诽谤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意图、传播范围以及对受害者的实际损害等因素。
诽谤罪是什么

一、诽谤罪是什么

诽谤罪,是指有意制造和传播以虚构假象为核心内容的事实,其目的在于贬低他人人格尊严,损毁他人名誉利益的那些犯罪行为

因此,诽谤罪的成立须具备如下四个特定因素:

首先,行为人需有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

其次,需要有将捏造的事实予以扩散宣传的动作;

再次,此种行为要针对性地指向特定个体;

最后,还需要其情节恶劣程度达到法定严重限度。

在判断一项行为是否符合诽谤罪的构成标准时,我们需要全面审视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消息传播的广度以及给受害者带来的实质性损害等等诸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罪指故意编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意图贬低他人人格、损害名誉的犯罪行为。 其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事实、传播扩散、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 判断是否构成诽谤需综合考虑行为人意图、传播范围及对受害者的实际损害等因素。

二、诽谤罪是什么

诽谤罪,即故意捏造并公开散布虚无事实,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及良好声誉的严重犯罪行为。

诽谤之概念,即主动编造客观不存在的事实,而且予以大量传播。

此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恶意编排未经证实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已经或者可能对受害者的人格形象以及社会地位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构成诽谤罪的条件不仅仅是恶意捏造事实,还须同时涉及到此类捏造内容的传播行为,仅有捏造行为或是单纯参与传言并不构成刑法上的诽谤行为。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是什么时候上诉有效

谤罪作为一种刑事自诉事例类别,若遭到受害人向各级人民法院申诉,则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内提出。然而,需要明确,诽谤罪的法定最高处罚是三年有期徒刑,其对应的追诉时效为长达五年之久。换言之,任何自犯罪行发生起,都须在五年内进行上诉方才有效。在此过程中,必须特别留意的是,如果受害人在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内,提出了正式的谴责控诉,那么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均有责任立案处理,并无追诉期限的限制可言。除此之外,及时锁定和固定相关证据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例如对诽谤言论、图片以及视听资料等进行保留,这样才能在诉讼环节中更好地确认个人利益,支撑自身观点和权益。

诽谤罪指故意编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意图贬低他人人格、损害名誉的犯罪行为。 其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事实、传播扩散、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 判断是否构成诽谤需综合考虑行为人意图、传播范围及对受害者的实际损害等因素。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