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资金罪判刑还要赔偿吗
患有挪用资金罪的犯罪者在被定罪并量刑之后,通常仍然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该种违法行为对单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行为人除了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之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填补单位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院会依据具体案件的情节以及所造成的损失状况,依法判决行为人履行相应的赔偿义务。这样做有助于恢复受损的法律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后,犯罪者常需承担经济赔偿。除刑事责任外,还需民事赔偿以弥补单位经济损失。法院依据案情及损失程度,依法判决赔偿,旨在恢复受损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正常运行。
二、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若滥用其职务上所拥有的职权,私自挪用本单位的资金供自己个人私用或者将这些资金借出给第三方使用,其涉及的金额必须达到"较大"的程度并且已经超过了三个月仍未偿还,或者虽然没有超过三个月,但是挪用的资金已经达到"较大"的程度且用于从事商业盈利性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以对国家有威胁的角度出发,他们可能会被判定为存在挪用公款的嫌疑,并进一步展开调查和审讯。
若出现以下任何情况之一时,可能达到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并需要对案件予以正式的起诉:
1.涉案挪用的公款金额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并且已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给原单位;
2.在相同条件下,挪用金额在1万元到3万元之间,却运用这笔钱来进行商业盈利性活动;
3.在同样的条件下,挪用金额在5000元到2万元之间,从事的却是违法活动或犯罪行为。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
如果挪用的公款金额极其庞大(巨大)或只挪用较少的公款却始终未归还(较大不退还)就将面临更严重的惩罚,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如果涉及的金额达到惊人地步的(特别巨大),则将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
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挪用资金罪有二审吗
在中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之中,挪用资金罪这类机关犯罪案件同样享有二审程序的权利。
当一审法院做出判决之后,倘若被告方对此结果持有异议,或者公诉机关认为判决存在错误,那么他们有权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或抗诉申请,进而启动二审程序。
二审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对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款进行全方位的审查,以便确认一审判决的准确性。
若二审法院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证据收集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均无明显瑕疵,且量刑公正合理,便会维持原判;反之,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可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改判或者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
值得强调的是,二审法院所做出的判决与裁定均为最终的决定,具有不可更改的效力。
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后,犯罪者常需承担经济赔偿。除刑事责任外,还需民事赔偿以弥补单位经济损失。法院依据案情及损失程度,依法判决赔偿,旨在恢复受损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正常运行。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