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合同诈骗罪单位能构成吗

合同诈骗罪单位能构成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3 · 2102人看过
导读: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单位也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如果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万至20万之间,那么就应该立案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这类犯罪通常是由高层共同策划或领导单独决定的,他们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所获得的利益归单位所有。在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主观故意、行为表现以及利益归属等。如果单位犯了罪,将会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责任人员则将按照个人犯罪进行处理。
合同诈骗罪单位能构成吗

一、合同诈骗罪单位能构成吗

合同诈骗犯罪中,单位亦能构成犯罪主体。若单位实际实施了这样的违法行为,并且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了五万元到二十万元人民币之间,那么就属于公安机关依法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和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范畴之内。在司法实践当中,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犯罪常常呈现为由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后做出的决定或者单位最高领导人自行做出的倾向性结论,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最终被分配给整个单位。

然而,在判定单位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必须综合考虑涉及其中的诸多复杂因素,如单位的主观故意程度、所实施的具体诈骗行为以及犯罪所得的实际归属等等。如果单位已经构成了合同诈骗罪,那么将面临着对单位处以罚金的严厉惩罚,同时对于那些对该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还需按照个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诈骗中,单位可为主体,经济损失达五万至二十万即应立案追责。此类犯罪常由高层共谋或领导独断,以单位名义行骗,利益归单位。判定需综合考量主观故意、行为及利益归属。单位若犯罪,将受罚金处罚;直接责任人员则依个人犯罪论处。

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合同诈骗罪怎么去认定

假若某起合同诈骗案经定论,那么毫无疑问,它就属于刑事犯罪范畴。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度量,通常是依据以下判定条件来进行:

在确认被告人有故意盗窃他人财产为主要动机的情况下,结合其在签订或执行合同时的行为表现,如是否存在诈骗行为等,累计金额达到了两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必须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启动追诉程序。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合同诈骗罪是财产犯罪吗

欺诈罪在性质上被划分为财产类犯罪范畴。所谓财产犯罪,实质上乃指那些意图敛财为目的,或是采用故意损毁公有或私有财产以至于从中谋利的非法行为。而在本罪名中,合同诈骗是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它主要涉及到在签署、实施以及坚守合同条款的全过程中,因涉嫌采取捏造虚假事实或是故意掩盖真相等手法来迷惑对方,从而非法获取对方的财物,且这些财务数额达到特定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此种罪行,其根本性质即在于运用欺瞒伎俩,非法获取他人财产。在法庭审理此类事件时,对于是否确认为合同诈骗罪,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考量行为人在整个事件中所展示出来的主观意图、实际行动及相关财物价值等关键要素。如果对象在合同签订初期就已明显表现出拒绝履行合同承诺的意图,仅仅是为了欺骗并窃取财物,并且已经实际达到法律规定的金额门槛,那么便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行。

合同诈骗中,单位可为主体,经济损失达五万至二十万即应立案追责。此类犯罪常由高层共谋或领导独断,以单位名义行骗,利益归单位。判定需综合考量主观故意、行为及利益归属。单位若犯罪,将受罚金处罚;直接责任人员则依个人犯罪论处。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