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集资诈骗罪对象有哪些种类

集资诈骗罪对象有哪些种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2 · 1905人看过
导读:集资诈骗的受害人往往涉及各个群体,不只是个人或某些组织。这种犯罪影响范围大,涉及到普通百姓、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等多个社会阶层。许多受害人都是因为被集资者承诺的高额回报所吸引,才参与了集资,但最终却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集资诈骗罪对象有哪些种类

一、集资诈骗罪对象有哪些种类

集资诈骗罪的受害者往往覆盖到社会中的不特定多数人群。这系因为,不特定多数人并非特指某一特定的个体或团体,而是泛指犯罪行为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大众。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可能涵盖了普通居民、公司雇员、退休人士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群体。这些被害人往往受到犯罪分子承诺给予丰厚回报的诱惑,从而参与到集资行动中。

然而,他们最后却往往面临财产上的严重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罪的受害者通常是社会广泛群体,不仅限于个别个体或团体。此类犯罪波及范围广,包括普通市民、企业员工、退休人员等多个社会层面。受害者多因犯罪者承诺高额回报而参与集资,却最终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二、集资诈骗罪如何判刑

1、关于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惩罚措施,规定如下: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等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且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则将面临长达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及罚金的刑事处罚;

若涉及金额更为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可能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罚。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法律对于单位实施此种犯罪行为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单位一旦犯此罪行,将面临双重刑罚

2、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前者的主观意图更加明显,即其行为人抱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在司法实践中,本罪常表现为单位犯罪,这也是该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另一个区别之处,在此情况下,法院将会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分别作出相应的刑罚判决,全称为“双罚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集资诈骗罪转移财产怎么办

集资诈骗罪中的资产非法转移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首先,司法机关将倾力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追查被非法转移的资产。如若发现此类状况,将会对此类转让行为展开深入的调查及获取关键证据。从法律角度来看,非法转移资产可能被视为恶意回避债务的行为。针对已被转移的财产,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索回,例如制度撤销权之诉等途径。若是犯罪嫌疑人在事件审理过程中擅自转移财产,该行为可能会被视为加重刑罚的因素。另一方面,受害者亦可透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要求归还被违法转移的资产。总之,法律定会竭尽所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犯罪分子的非法行为施以严厉惩处。

集资诈骗罪的受害者通常是社会广泛群体,不仅限于个别个体或团体。此类犯罪波及范围广,包括普通市民、企业员工、退休人员等多个社会层面。受害者多因犯罪者承诺高额回报而参与集资,却最终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