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拘役或者管制是什么意思

拘役或者管制是什么意思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1 · 1624人看过
导读:拘役是一种刑罚,罪犯在短时间内失去人身自由,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到六个月,且管制罪犯要接受社区矫治,未经许可不能行使特定自由权利。
拘役或者管制是什么意思

一、拘役或者管制是什么意思

拘役作为一种短期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将其送往附近教育改造设施接受再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式,其期限广泛设定在一个月至六个月之间不等。对于被判决拘役的罪犯,必须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就地看管。而管制则是一种不对犯罪分子进行实体性监禁,而是通过限制其部分自由权益来实现的社区矫治惩罚措施。在执行管制期间,被判刑者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未经执行机构的许可,不得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以及示威等自由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拘役作为一种短期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将其送往附近教育改造设施接受再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式,其期限广泛设定在一个月至六个月之间不等。罪犯由公安机关就地看管。管制为限制自由的社区矫治,期间需遵守法规,未经许可不得行使特定自由权利。

二、拘役或者管制的意思

拘役是司法部门为了短暂性地剥夺违法者的人身自由,而采取将其送往附近进行劳动改造的刑事处罚措施。

在实施此类羁押过程中,被羁押人员可以在每月获得一到两天的回家探视权,如果需要参加劳动以获取生活所需,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发放薪酬。

参考相关法律规定,拘役的期限通常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若存在多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话,最高刑期不能超过一年。

另一方面,管制则是我国刑法体系内规定的一种具体刑罚类型,它不涉及将犯人投入监狱,而是尽可能保持其自由,同时通过公安机关的日常管理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来加以改造。

被判执行管制的个人依然留在原先所属的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区工作或劳动,然而在劳动过程中,他们必须与其他工人相同竞争岗位和工资待遇。

根据法律法规,管制的期限一般从三个月到两年之间不等,同时在进行多项违法行为的处罚时,最长刑期不得超过三年。

《刑法》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三、拘役或者管制是刑事责任

确实如此,拘役与管制均为刑事责任的范畴。所谓刑事责任,乃犯罪主体因其违法动因而需依从法律制度担负起的处罚义务。拘役,即为短期内剥夺罪犯自由且交由公安刑警机关进行专门看管执行的处分措施;管制则是在不将罪犯收押昭狱的前提下,通过切实限制罪犯部分自由并依照法规要求,以社区矫正方式对其进行监管。以上两者皆为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制的主要刑罚类别。实际案件中的判决,会结合多方面要素考虑,包括犯罪类型及其严重性、情节轻重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等。

拘役作为一种短期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将其送往附近教育改造设施接受再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式,其期限广泛设定在一个月至六个月之间不等。罪犯由公安机关就地看管。管制为限制自由的社区矫治,期间需遵守法规,未经许可不得行使特定自由权利。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450次阅读
  •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2024-12-17 1031次阅读
  • 2024.08.20 5982次阅读
  • 420次阅读
  • 管制是刑法中关键部分,用于限制罪犯自由而非监禁,并进行社区矫正。受此刑罚的罪犯劳动时应享有平等工资。拘役则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自由,送其到邻近地区改造,期限为一个月至六个月。
    2024-09-05 1072次阅读
  • 2024.09.02 1811次阅读
  • 1387次阅读
  •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改造,但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改造的刑事处罚,是刑罚主刑中量刑最轻的一种。
    2024-09-25 1002次阅读
  • 2024.02.26 2117次阅读
  • 49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