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不得假释的八种犯罪行为有哪些

不得假释的八种犯罪行为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1 · 1610人看过
导读:在刑罚制度中,有一种罪行是禁止假释的,那就是蓄意谋杀、强暴、抢劫、绑架、纵火、爆破、投掷危险物品或参与组织性残酷暴力活动。这些罪行非常严重,会导致十年至终身监禁的刑罚。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惯犯和死缓犯,法院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实施限制性减刑。
不得假释的八种犯罪行为有哪些

一、不得假释的八种犯罪行为有哪些

刑罚制度中,不允许给予假释待遇的罪行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种类型:因蓄意谋杀、强暴、抢劫绑架纵火、爆破、投掷危险物品或者参与组织性残酷暴力活动而被判处长达十年乃至终身监禁的罪犯。除此之外,针对屡教不改的惯犯,以及那些因为蓄意谋杀、强暴、抢劫、绑架、纵火、爆破、投掷危险物品或者参与组织性残酷暴力活动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人民法院会依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是否对他们实施限制性的减刑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在刑罚制度中,禁止假释的罪行包括蓄意谋杀、强暴、抢劫、绑架、纵火、爆破、投掷危险物品或参与组织性残酷暴力活动,导致十年至终身监禁的罪犯。对屡教不改的惯犯及死缓犯,法院将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实施限制性减刑。

二、不得假释的情形,有哪些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八十一条详细规定了假释的条件和情形。

此条法例明确指出,对于曾被判定为重罪犯人,即累犯;

或因涉及故意谋杀、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入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严重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长达十年乃至无期徒刑的犯罪者,均不被允许申请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进一步阐明,那些被判决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他们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循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造且表现出明显的悔过之意,且没有再次犯罪的明确风险,则可获得假释。

此外,若遇极特殊情形,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特别批准,这类已执行刑期超过总刑期二分之一的犯罪分子,甚至连无期徒刑的罪犯也可能获得假释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三、不得假释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限制假释的适用前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累犯无法得到假释。累犯不仅主观意识深重,而且人身安全威胁极大,因此不能给予假释机会。其次,对于那些因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绑架罪纵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及有组织的暴力型犯罪而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同样无法获得假释。这是由于这类犯罪的性质极其恶劣,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极大。此外,若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未能严格遵守监狱规章制度,积极接受教育改造,且并未展现出真正的悔过之意,或者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那么他们将无法满足假释的条件。值得强调的是,假释的具体适用将会全面考虑到犯罪分子的各类情况,最终由人民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在刑罚制度中,禁止假释的罪行包括蓄意谋杀、强暴、抢劫、绑架、纵火、爆破、投掷危险物品或参与组织性残酷暴力活动,导致十年至终身监禁的罪犯。对屡教不改的惯犯及死缓犯,法院将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实施限制性减刑。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