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被辞退需要赔偿吗

取保候审被辞退需要赔偿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21 · 1269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不会直接导致雇佣关系的解除。若员工因此被解聘,是否需要赔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雇主没有正当理由以此为由解雇员工,那么雇主需要进行赔偿。但是,如果雇主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员工存在违规行为,并且该行为符合法定的解雇条件,那么雇主可以免责。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是有罪判决,雇主不能仅仅因为员工被取保候审而解除雇佣关系。
取保候审被辞退需要赔偿吗

一、取保候审被辞退需要赔偿

通常而言,取保候审的实施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解除雇佣关系的决定。

然而,若由于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而遭受到雇主的解聘处理,则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判断和评估。在就业契约关系中,若雇主以雇员正处于取保候审这种刑事强制措施期间为由,无正当理由地解雇员工,那么雇主将须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赔偿。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雇主在提出解除雇佣关系时提供的理由与已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或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或违背。但是,如果雇主能够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员工曾经严重违反过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行为符合法定的解雇条件,那么雇主便可能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取保候审仅是一种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它并不等同于已经做出的有罪判决,因此不能仅仅凭借这一点就作为解雇员工的唯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通常,取保候审不直接导致雇佣关系解除。若因此被解聘,是否赔偿需具体分析。若雇主无理由以此解雇,须赔偿。但若有证据证明员工违规且符合法定解雇条件,雇主可免责。取保候审非有罪判决,不可单以此解雇。

二、取保候审的期限有多长时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三十六个月。

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并非只能由某一特定司法机构执行,而是可以由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等多个机关同时实施。

然而,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大司法机关各自实施取保候审的期限,原则上都应不超过十二个月。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取保候审的总时长最大值可达到三十六个月之久。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期限计算方式,具体的期限还需根据不同案件的审理进程而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期间要不要请律师

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究竟是否需要聘请律师还需结合诸多因素进行考虑。就法律层面而言,倘若涉案事项复杂纷繁、涵盖众多法律争议焦点,又或是当事人对于相关法律流程并不十分熟稔,此时雇佣律师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助益性。律师能够提供精准可靠的法律建议,以协助当事人深入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还能协助搜集各类有利于己方的证据材料,并确保与执法机构进行高效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为当事人争取到合法权益的最大化保护。然而,若该事件性质相对简单清晰、当事人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储备并且具备自我应对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聘任律师或许也是可行的。总的来说,聘请律师有助于提升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的安全保障及主动权,但最终的决策仍需全面考虑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的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通常,取保候审不直接导致雇佣关系解除。若因此被解聘,是否赔偿需具体分析。若雇主无理由以此解雇,须赔偿。但若有证据证明员工违规且符合法定解雇条件,雇主可免责。取保候审非有罪判决,不可单以此解雇。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66次阅读
  •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属于一项强制性措施,它与雇主能否解雇员工并无直接关联。 通常来说,若员工处于取保候审阶段,雇主不得以该理由直接将其开除。 然而,若员工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雇佣方的内部规定,或者其犯罪行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并且给雇佣方带来了重大损失或影响,那么雇主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内部规定,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2024-09-02 823次阅读
  • 2024.07.04 1586次阅读
  • 368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如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雇主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取保候审虽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但仅涉嫌犯罪而未被正式追究刑事责任时,雇主是否解除合同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和内部规定。
    2024-09-02 1215次阅读
  • 2024.10.13 1601次阅读
  • 460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如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雇主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取保候审虽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但仅涉嫌犯罪而未被正式追究刑事责任时,雇主是否解除合同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和内部规定。
    2024-09-02 872次阅读
  • 2024.09.25 1799次阅读
  • 35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