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后判处缓刑后怎么执行

取保候审后判处缓刑后怎么执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9 · 2045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被判缓刑后,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取保候审后判处缓刑后怎么执行

一、取保候审后判处缓刑后怎么执行

在申请获得取保候审批准后,若最终被判定为缓刑,那么在缓刑考验期的这段时间里,犯罪分子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定规定和要求。缓刑是指由特定的考核监管机构,在设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考核,从而依据其在这些时间段内的实际行为表现,最终决定是否对其适用具体的限制性刑事处罚措施。在此过程中,罪犯需遵守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各项规范,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同时,还须按照考核监管机构的具体规定,定期向其汇报个人的活动状况;

此外,还需严格遵守考核监管机构对于会客方面的相关规定;如有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城或迁居等情况发生,则必须事先征得考核监管机构的书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在取得取保候审并最终被判缓刑后,犯罪者需在缓刑期间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缓刑即考核机构在期限内对罪犯进行监督,依据其表现决定是否实施刑事处罚。罪犯须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管,定期汇报活动,遵守会客规定,如需离开居住地,须得监管机构批准。

二、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被判处刑罚

在接受取保候审的同时,依旧存在着被判定有罪并服刑的可能性。

所谓取保候审,实质上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手段,绝非暗示着当事人在此过程过后便可免于刑责

其实,当事人是否最终会被判定有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与其遵纪守法与否息息相关,这均将取决于司法机构得到的证据和证据链条是否完整可靠,验证其是否具备足够的说服力证明嫌疑人确实犯有罪行。

若经全面深入调查取证核实后证实嫌疑人为罪犯,且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其罪行,那么涉案人员仍将会面临被判决服刑或其他相应处罚

然而如果案情并非如此,无法认定嫌疑人涉嫌任何犯罪行为,那么被告人自然亦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后果。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可以找到律师

经过申请批准予以取保候审之后,无可争议地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取保候审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刑事司法手段,这并不妨碍您自由选择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与援助。特别是在取保候审这段期间内,律师能够给予世人所需要的全面且深度的帮助。例如,他们能够帮您准确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及诉讼程序、协助准备可能需要的各类重要证据、针对案情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精确的定位和预测、并且会为您在随后可能出现的刑事诉讼流程中提供全力以赴的辩护,力求取得对当事人最为有利的成果。简而言之,律师经过系统而专业的训练后,能够大幅度增强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保护效果。

在取得取保候审并最终被判缓刑后,犯罪者需在缓刑期间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缓刑即考核机构在期限内对罪犯进行监督,依据其表现决定是否实施刑事处罚。罪犯须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管,定期汇报活动,遵守会客规定,如需离开居住地,须得监管机构批准。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