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后怎么通知本人

取保候审后怎么通知本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9 · 1772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取保候审措施执行后,执法机关必须在合理时间内解除该措施,并向当事人及相关方发出书面通知。若取保候审期满或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应迅速释放当事人并解除措施,同时依法通知当事人及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后怎么通知本人

一、取保候审后怎么通知本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法律条款,实施取保候审措施之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合理期限内对该措施进行及时解除,同时,也需要依法向被采取强制措施当事人和相关部门发送书面通告,以确保程序公正透明、信息对称。

也就是说,一旦取保候审的法定监管期结束,或者出现了不应继续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时,相关执法机构应在收到相应证据材料后,尽快办理释放当事人并解除取保候审的手续,还要将这一变更事宜依法知会到当事人及关联单位或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后怎么申请

申请保释候审之文件需包含以下四个重要部分:

首先,载明申请人的基础身份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申请人与其被申请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居住地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其次,详尽地列出被申请人的初步身份信息,同时明确注明该被申请人于何时何地因何种罪行而被刑事拘留,并详细说明其目前被关押在何处;

再次,明确阐述申请保释候审的具体事宜;

最后,详细陈述申请保释候审的事实依据及理由。若由家属提出申请,建议提供一位在当地拥有稳定职业和居所的直系亲属作为担保人。在撰写此份申请时,请务必遵循规范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根据宪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明文规定,在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之后,相关法律机构必须在合情合法的期限内解除此项辅助功能,并且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受害者或者牵涉到案件中的任何一方进行告知。若是取保候审有期已满或是免于对其刑事责任进行追究,则需立刻将受害人依规予以释放,并终止相应的辅助措施。在此过程中,依法须及时向当事人及其紧密相关的各方单位发布相应的通知,以便及时知悉相应情况和进展。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520次阅读
  • 在刑事司法中,取保候审决定需正式通知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作为限制嫌疑人、被告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必须确保被拘押者或其代表收到决定通知,明确其诉讼阶段及法律义务,以保障其知情权与合法权益。
    2024-09-02 1360次阅读
  • 2024.09.29 1142次阅读
  • 13次阅读
  • 关于取保候审的执行程序,通常情况下应当直接通知到当事人亲临现场进行处理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司法程序中常见的刑事强制手段之一,而当有关机构做出决定实施此项措施的时候,往往需要正确无误地向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公布这件事情所涉及的全部决策,以及相关的申明、要求和信息留意事项等内容。尽管如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排除出现通知方式上或者时间安排上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2024-08-26 1247次阅读
  • 2024.10.15 1173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期间案件处理不得中断。如不再需要羁押或期限届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机构。批准取保候审后,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须迅速告知当事人,并详述其权利与义务。
    2024-09-02 872次阅读
  • 2024.10.21 1165次阅读
  • 49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