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签合同被骗怎么办才好

签合同被骗怎么办才好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9 · 1275人看过
导读:受害人在遭受欺骗签署的合同可申请法院或仲裁撤销,需在知晓或应知撤销事由一年内行使,五年内未行使则撤销权消失。撤销后合同失效,涉及财产需返还或折价赔偿。欺诈方需赔偿经济损失。合同如因重大误解或欺诈、胁迫等非自愿签订,属可撤销合同,效力取决于当事人意愿。撤销前合同有效,撤销后全无法律约束力。中国《民法典》列举了五类可撤销合同,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情形。
签合同被骗怎么办才好

一、签合同被骗怎么办才好

关于受害者在遭受欺骗情况下签署的合同,他们有权寻求人民法院或是仲裁机构的协助来撤销该份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必须从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事由之日开始算起有一年的时间去行使这项权利;

同时,如果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起的五年间未曾行使这种撤销权的话,那么他/她的撤销权将被法律归为消灭。

被撤销的合同将自此不再具有任何法律制约效果,签署双方无须再履行其义务;

然而,一旦合同被撤销,因为这份合同而得到的所有财产都应归还原出,若无法归还亦或是无必要归还则应当进行财产价值的折算和赔偿

对于通过欺诈手段使得对方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签订合同的一方,理应赔偿对方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如法律另有具体规定,该条款将会遵照法定原则执行。

当合同是基于因重大误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一方通过欺诈手段来诱导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这样的合同便属于可撤销合同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可撤销合同的效力仅依赖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形式,但又独特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在有撤销权一方的撤销权未被实际行使前,合同必将对各方产生有效效应。

一旦合同被撤销,自那时起这份合同便完全失去法律效力

依照中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五种类型的合同可以被认定为可撤销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

2.由于一方采取欺诈手法误导对方从而违反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3.第三方采用欺诈行为导致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而这一点责任方真正清楚);

4.某人或某个第三方运用胁迫手段使得对方违背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5.某人利用他人处在于极度贫困状态、缺乏判断力等特殊情况下,导致其签订合同时显示不平等的状况。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签合同被骗了怎么办还交了钱

倘若误入圈套并签署权益受损的合约,应及时寻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帮助,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

其中存在的典型情形是,某一方采用欺骗、威胁等不正当手段或者趁另一方遇紧急状况时,迫使其违背自然意愿签订合同,此时,受害方可依据法律规定,向有关司法或仲裁机构递交更改或解除该类合同的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关于受害者在遭受欺骗情况下签署的合同,他们有权寻求人民法院或是仲裁机构的协助来撤销该份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必须从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事由之日开始算起有一年的时间去行使这项权利;

同时,如果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起的五年间未曾行使这种撤销权的话,那么他/她的撤销权将被法律归为消灭。

被撤销的合同将自此不再具有任何法律制约效果,签署双方无须再履行其义务;

然而,一旦合同被撤销,因为这份合同而得到的所有财产都应归还原出,若无法归还亦或是无必要归还则应当进行财产价值的折算和赔偿。

对于通过欺诈手段使得对方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签订合同的一方,理应赔偿对方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如法律另有具体规定,该条款将会遵照法定原则执行。

当合同是基于因重大误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一方通过欺诈手段来诱导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这样的合同便属于可撤销合同。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可撤销合同的效力仅依赖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形式,但又独特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在有撤销权一方的撤销权未被实际行使前,合同必将对各方产生有效效应。

一旦合同被撤销,自那时起这份合同便完全失去法律效力。

依照中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五种类型的合同可以被认定为可撤销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

2.由于一方采取欺诈手法误导对方从而违反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3.第三方采用欺诈行为导致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而这一点责任方真正清楚);

4.某人或某个第三方运用胁迫手段使得对方违背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

5.某人利用他人处在于极度贫困状态、缺乏判断力等特殊情况下,导致其签订合同时显示不平等的状况。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纠纷相关

  • 315次阅读
  • 受害人在遭受欺骗签署的合同可申请法院或仲裁撤销,需在知晓或应知撤销事由一年内行使,五年内未行使则撤销权消失。撤销后合同失效,涉及财产需返还或折价赔偿。欺诈方需赔偿经济损失。合同如因重大误解或欺诈、胁迫等非自愿签订,属可撤销合同,效力取决于当事人意愿。撤销前合同有效,撤销后全无法律约束力。中国《民法典》列举了五类可撤销合同,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情形。
    2024-09-06 1184次阅读
  • 2024.09.06 1518次阅读
  • 377次阅读
  • 遭遇合同诈骗时,首要任务是收集并保存证据,如邮件、合同和付款凭证等。若证明签署时存在欺诈,合同或可撤销。应立即向当地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请求,注意撤销权通常一年内有效,威胁恐吓情况一年,重大误解九十天。为保护权益,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和指导。
    2024-11-22 968次阅读
  • 2024.03.02 6506次阅读
  • 咨询 刚才
    440次阅读
  • 遭遇诈骗签署不合理合约,先保留通讯记录、协议文本、支付证明等证据,然后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依民法典,受欺诈签订的合约可撤销,但撤销权须在知缘由一年内提出。若涉刑,应报公安机关。要及时行动保护合法权益。
    2024-11-19 1388次阅读
  • 2024.03.02 2046次阅读
  • 44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