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了怎么办

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了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7 · 1482人看过
导读:犯罪追诉时效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犯罪发生后的特定时间内,如果没有进行追诉,那么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刑法的适度原则,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一般来说,如果犯罪超过了追诉时效,司法机构就不会再对其进行追诉了。这样做的原因是,过了一定的时间,证据可能会消失,证人也可能已经去世或者失去记忆,再进行追诉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公正的判决。 所以,犯罪追诉时效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利益和公正,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了怎么办

一、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了怎么办

关于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问题,这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所界定的。当犯罪行为历经一段特定的法定期限之后,便无法再对其施加刑事制裁,即不再追究任何刑事责任。立法者之所以设立追诉时效制度,主要是为了体现刑法的适度原则,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秩序,同时也确保司法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利用。在通常情况之下,若犯罪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那么司法机构将不得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被视为必须追诉的案件,则需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犯罪追诉时效依据法律界定,即犯罪后特定时限内未追诉则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此举旨在体现刑法适度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通常,犯罪超过追诉时效,司法机构不再追诉。

二、什么叫犯罪嫌疑人

1.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即为“犯罪嫌疑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可能存在罪责,也可能并无罪行,他们均需接受公安机关进一步的深入调査和全面取证工作。

2.“犯罪嫌疑人”,亦可称为“嫌疑犯”、“嫌犯”或“疑犯”,专指受刑事司法程序所追究的涉嫌犯罪人员,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正式提起公诉前的特定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三、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当罪行已经跨过了法定的追诉有效期时,意味着依据我国现行的刑法法规,针对所涉及的犯罪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界限以后,将不会再对犯罪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程序追究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追诉的有效期限与其所涉及的具体罪名的法定最高刑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倘若某一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五年有期徒刑,那么该阶段的追诉有效期则设定为五年;如若法定最高刑超过五年但不足十年,此时的追诉有效期便会延长至十年;类似地,如果法定最高刑罚大于或等于十年,那么其追诉有效期将进一步延长至十五年;然而,法定最高刑罚若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话,追诉有效期则被设定为二十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二十年后仍需对某一犯罪行为采取追诉行动的话,就必须向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启动相应的程序。至于计算方式,通常应该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开始,若犯罪行为存在持续或者延续的情况,那么则应当自最后一次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算。这一制度的核心宗旨在于促进司法机构能够在有效期限内尽快展开追诉工作,同时也充分彰显出了刑法的克制性以及对于社会秩序修复的高度重视。

犯罪追诉时效依据法律界定,即犯罪后特定时限内未追诉则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此举旨在体现刑法适度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通常,犯罪超过追诉时效,司法机构不再追诉。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