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集资诈骗罪的标准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的标准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5 · 1728人看过
导读: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其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 2.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公众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 3.集资数额是否达到了法定的较大标准。
集资诈骗罪的标准有哪些

一、集资诈骗罪的标准有哪些

关于集资诈骗罪这一概念,其内涵定义即是,以非法侵占他人财产为最终目的,采用欺诈手段进行非法集资,并且在犯罪过程中涉及到的金额达到了特定程度的行为。对于该犯罪行为的认定,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去详尽分析和探讨:

首先,在主观意识层面,必须存在明确的非法占用他人财产的意图,亦即意图永久性地非法掌控集资款项,并无任何归还的意愿或计划;

其次,在实际操作层面,必须有证据证明其确实采取了欺诈手段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

最后,在犯罪结果层面,所涉及的集资数额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较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罪指以非法侵占为目的,用欺诈手段集资,且金额达法定标准。认定需考量:一,主观上有非法占用财产的故意;二,客观上实施了欺诈集资行为;三,集资数额达到法律界定的较大标准。

二、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首先,从犯罪目的上看,前述两种犯罪存在显著区别。

前者所欲谋取的乃是非法占有集资款项的利益;

而后者则意图非法募集公众资金作为其运作所需。

其次,在客观行为方面,两个罪名的表现形式亦有所不同。

前者以集资名义掩饰其真实目的,实际上采用欺骗、误导等手段进行欺诈活动;

而后者则直接违反法律规定,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并不依赖于对特定个人和群体施加欺诈行为。

最后,就犯罪客体而言,二者并不完全重合。

前者所涉及的社会关系不仅包括金融管理秩序,还包含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然而后者的主要危害对象则锁定在金融管理秩序这一范畴之内。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集资诈骗罪有哪些规定的

集资诈骗犯罪系指行为人怀揣非法占据他人财物之恶意,借助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且其涉及金额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违法行为。从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构成此种犯罪的核心要件便是“非法占有目的”这一概念。我们通常所见的诈骗手法包括但不限于编造虚假的集资用途,利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以及夸大的回报率来吸引投资者。在涉案金额上,如果个人实施的集资诈骗行为涉案金额超过了人民币十万元,单位实施的集资诈骗行为涉案金额超过了五十万元,便可以作为立案追诉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量刑时主要考虑犯罪金额的大小。例如,对于犯罪金额较小的情况,则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伴随罚款的处罚。针对犯罪金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事件,则可能判处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伴随着相应罚款。而当犯罪者的行为导致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情节时,其刑期将可能跨越十年甚至终身监禁,同时还需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或没收部分或全部财产。

集资诈骗罪指以非法侵占为目的,用欺诈手段集资,且金额达法定标准。认定需考量:一,主观上有非法占用财产的故意;二,客观上实施了欺诈集资行为;三,集资数额达到法律界定的较大标准。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