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故意杀人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界定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界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4 · 2115人看过
导读:故意杀人罪,就是大家常说的谋杀,是指有人预谋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这个罪有个特点,犯罪的人在主观上有杀害别人的故意,在客观上也实施了能致人死亡的行为。不管是计划得很周全,还是一时冲动,只要有杀害别人的非法意图,并且真的实施了行动,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了。
故意杀人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界定是什么

一、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的界定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又称为谋杀罪,是指蓄意且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本罪的主要特点在于,主观方面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并且在客观层面上,实施了足以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寻衅滋事罪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主要是指那些肆意挑拨他人关系,进行无理取闹、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产,甚至在公共场所制造混乱,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与故意杀人罪相比,寻衅滋事罪更加强调行为人的肆意妄为、无事生非等恶劣行径,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即谋杀,是指预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罪行。此罪特点在于,犯罪者主观上有杀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则实施了足以致命的行为。无论是计划周详还是冲动之举,只要存在杀害他人的非法意图与实际行动,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行为有什么呢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行为中的情节轻微情形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防卫过当造成的蓄意谋杀;

(2)由于被害者恶性深重,其行为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在得到公正判决前,由行为人自行执行法律给予的死刑;

在此类情况中,通常是父母为了纠正子女的严重不当行为而采取的行动;

(3)激情杀人,即行为人本来并没有预料到要杀害被害人,但是被害人的言行和行为促使行为人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身行为,最终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

此类案件需要满足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导致行为人情绪剧烈波动的原因必须是被害人的严重过错;

其次,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短时间内丧失了理智,失去或者降低了对事物进行鉴别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最后,杀人行为必须在盛怒之中当场实行;

(4)接到他人委托杀人,即根据被害人的请求或者同意,提供帮助以便其实现自杀意图;

(5)协助他人自杀的杀人行为;

(6)出于无力抚养或者考虑面子等相对较轻的负面动机而杀害自己的亲生孩子;

然而,若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产下女儿后因嫌弃而将其淹死的行为,因主观动机过于恶劣,已经超出了“情节较轻”的范畴,不能按照故意杀人罪的相关法律条款来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杀人罪10人以上怎么判

故意杀人罪无疑是一种极端严重的刑事犯罪,其造成的后果令人瞠目结舌。倘若涉及到故意谋杀十人或以上的恶性事件,且情节极其恶劣,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便可认定为极端严重的刑事事例。按照我国现行的刑法规定,这类事例通常会被判处死刑,以示严惩。但是,具体的量刑结果需要根据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考量,包括犯罪的动机、手段以及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如果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动机极其卑鄙无耻,并且没有任何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死刑立即执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然而,如果存在诸如受到他人威胁而被迫犯罪、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等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那么量刑结果可能会有所调整,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总而言之,此类犯罪行为性质极其恶劣,法律必将给予最严厉的制裁。

故意杀人罪,即谋杀,是指预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罪行。此罪特点在于,犯罪者主观上有杀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则实施了足以致命的行为。无论是计划周详还是冲动之举,只要存在杀害他人的非法意图与实际行动,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