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劫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司法解释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司法解释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抢劫罪法条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规定,第二百六十三条明确了具体内容,抢劫行为归属为行为犯范畴,依其描绘出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作为量刑的重要依据进行量刑。
一般的情况下,抢劫行为应受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同时也会进行罚金的处罚。
而如果存在有加重情节的,如有加重行为等因素,则需承受更为严重的惩罚,包括十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乃至死刑不等的刑罚,且会针对所涉犯罪行为进行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处理措施。
抢劫罪这一犯罪性质,其背后的动机通常都是以非法占有为唯一目的,他们往往会利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违法手段,极其强制性的从他人手中夺取公私财务。
此处所描述的“暴力”,实际上就是行为人对受害者身体实施的打击或强制行为。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排除他人的抵抗力量,抢夺他人财物便是抢劫罪中的暴力行为的本质含义。
另外值得强调的几点是,若存在如下任何一种可能情况时,我们应严肃依法惩治如下行为:
首先,行为人在有人居住的房屋内进行的抢劫行为;
其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抢劫行为;
再者,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劫掠的行为;
以及多次实施大额抢劫或者这种行为涉及金额巨大的犯罪行为等等的此类情况;
此外,实施抢劫过程中给人们造成伤害甚至导致人的伤残、甚至死亡的情况也是在打击范围之内的;
最后,当行为人事冒充军警人员进行抢劫的行为,或者采取持有枪械的方式进行抢劫的行为;
同样的,若他们抢劫军用物资或者用于抢险、救灾和救济的重要物资,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