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人单位拒绝申邻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怎么办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员工可能因各类理由遭受伤害。倘若雇主拒绝承担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有权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予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劳动者可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即原劳动局)内部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以请求该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在此过程中,需递交包括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相关证据资料复印件以及证据清单在内的各项材料。
其次,在提交上述材料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仲裁委员会将予以立案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仲裁并不收取任何费用。随后,仲裁委员会将为当事人双方设定举证期限;接下来进入开庭审理阶段,并对双方展开调解工作。若调解无果,仲裁委员会将依法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案件的结案周期通常为六十日内。如对裁决结果持有异议,当事人可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尽管无需聘请当地律师代理,但本人亦可亲自处理相关事务,本律师团队将为您提供远程指导服务(相关法律文书撰写完毕后,将发送至您的邮箱供您打印使用),同样有望取得胜诉。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应当如何维权
当雇主未能及时支付员工薪资时,员工可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此类纠纷:
首先,员工可以选择与雇主进行友好协商,尝试通过此种方式平衡双方利益,或是在工会协助下,或借助其他第三方力量协助调停,最终达成一项和解协议以协调解决问题。
其次,若员工本人并不愿意参与协商,或是经过多次协商无果,抑或尽管达成了和解协议但未能按规定履行承诺,那么此时员工便有权利向相关的调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
最后,如果以上两种途径都未能解决问题,那么员工则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对于仲裁结果若持异议,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法院已经作出了裁判,如果雇主仍然拒绝支付工资,那么受害者便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结果,以求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在职场环境下遭受伤害,雇主未能按照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时,作为受损权益方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迫使雇主履行赔付责任。在递交申请书时,您需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同时附上个人身份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将会对您的申请予以正式立案受理,并设定相应的举证期限。在此之后,他们会组织调解程序,如果调解无法达成共识,便会依法下达裁决书。值得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周期通常为60个自然日,如果对此结果存在异议,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尽管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需要聘请当地律师代理,但是我们的律师团队愿意为您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协助您撰写法律文书,从而提高胜诉几率。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