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案件立案后程序
1、决定立案的,应当计算案件受理费通知原告,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
将该案的当事人姓名、案由等情况统一编立案号输入计算机。
2、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交由人民法庭审理。
3、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裁判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发交原审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民事案件立案时间规定
民事诉讼法所规范的立案程序通常是在收到诉讼材料的7个自然日内予以完成,一旦民事法庭接收到上述材料并且正式立案,便意味着该法庭已经开始受理当时所出现的民事争议案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民事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应该何时进行开庭审判这一问题并未设定任何强制性法规予以约束,相关事宜乃委托给各地的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妥善安排处理。一般的民事诉讼的主要流程如下:
首先,原告需在尊重法官权力的前提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其次,经过法院审核判定属于有效诉讼且符合启动条件后,将向原告发送受理通知书与开庭传票,同时提醒原告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第三步,法院需向被告发放起诉状以及关于原告提供的所有证据材料的副本、开庭传票等资料;
最后,法院展开正式的开庭审理工作,根据事实依据以及法律规定进行调解或者判决。倘若有当事人对此判决结果表示不满,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算的15日之内提出上诉,然后由上级一级的法院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并作出公正的调解或判决。若某一方当事人未能依约按照已审结并生效的法律文书履行义务,那么另一方向有权管辖权的法院发起强制执行申请也是合法合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