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不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合法

不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合法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9 · 2056人看过
导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文规定,执行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理应不可逾越满十二个月经年。所以,若不起诉之后仍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其合法性的期限应限制在满十二个月之内。倘若超过此期限,则取保候审的合法性便可能面临质疑。
不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合法

一、不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合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文规定,执行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理应不可逾越满十二个月经年。

所以,若不起诉之后仍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其合法性的期限应限制在满十二个月之内。

倘若超过此期限,则取保候审的合法性便可能面临质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不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

在中国的司法法规体系之中,关于“不起诉”之后取保候审的具体期限并未做出明确规范。然而,被确定为取保候审的对象,其决策通常由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判和处理。若某位当事人获得了“不起诉”的判决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其刑事诉讼追究环节已经圆满结束,一般情况下无需再继续保持取保候审的状态。但是,若出现某些特殊状况,比如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相关调查工作或者存在其它法律诉讼程序,那么在合理的时间内可以考虑维持取保候审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76次阅读
  • 关于被取保候审之后起诉所需的时间并无固定期限。 一般而言,司法机构将依据涉案情节之繁复度、证据搜集状况等各类因素综合考量来确定何时提出诉讼请求。 大多数情况下,若案情脉络清晰、证据确凿充足,则有可能在被取保候审之后的一至三个月之内启动公诉程序;然而,倘若案件错综复杂,需进一步补充调查或证据尚未完备,那么起诉的时间便可能相应地予以延长。 值得关注的是,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
    2024-09-02 1285次阅读
  • 2024.02.25 1606次阅读
  • 368次阅读
  • 在此方面,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具体的期限限制。然而,只要案件的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并且办案机关已经认为具有充分且真实可信的证据来证明罪行成立,那么便是时候将该案件移交给检察机构进行进一步地审查与起诉了。关于取保候审的时效长度,最长可以达到十二个月之久。
    2024-09-02 1079次阅读
  • 2024.03.02 2580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取保候审与起诉时间无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仍然会对于对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4-10-15 1106次阅读
  • 2024.02.22 2300次阅读
  • 42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