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多久不起诉

取保候审多久不起诉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9 · 1588人看过
导读:依《刑事诉讼法》79条,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最长不超12个月。期间检察院认为不应追责或期满,应解除措施。若12个月内未作不起诉决定,或期满未即时解除,均违反法律法规。
取保候审多久不起诉

一、取保候审多久不起诉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明文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若在此期间内,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的有效期已届满,应立即解除对该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措施。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取保候审期间,还是在取保候审结束以后,若检察院未能在十二个月内作出不起诉决定,抑或是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未予即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皆意味着违反对应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少天办下来的

在司法程序中,针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告进行取保候审的申请,有明确的时限规定,即必须在三日之内得到批准。对于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做出的取保候审决定,法律要求其必须责令嫌疑人和被告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作为担保措施。

至于负责提供保证金的人士,他们应当按照规定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的特定银行的专用账户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内,如果检察院方面认为无需继续追究相关责任或者期限已经届满时,应当及时解除相关措施。否则,倘若在上述12个月之内未能做出不起诉的最终决定,又或是在期限届满后未能立即解除相关措施,都将被视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74次阅读
  • 关于起诉取保候审期限问题,并无固定规定,而是依据案件情况和司法程序进展而定。取保候审通常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实施,期间需等待调查结果及补充证据。一旦案件受理,取保候审可能延续至审判结束。因此,具体期限视案情复杂性和司法效率而定。
    2024-07-10 1159次阅读
  • 2024.07.04 1346次阅读
  • 1400次阅读
  • 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只要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结束,办案机关认为案件的证据确实充分、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就会把案件移送到检察院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检察院就会把案件移送到人民法院起诉。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12个月。
    2024-09-02 1014次阅读
  • 2024.09.25 1516次阅读
  • 376次阅读
  • 按照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所明文规定,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自然月。同时,这项规定亦适用于在审查起诉阶段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若在此期间内发现不应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刑事追诉,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则必须立即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因此,在审查起诉阶段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其期限同样不能超过十二个自然月。
    2024-09-02 1413次阅读
  • 2024.10.02 1444次阅读
  • 36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