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8 · 1621人看过
导读:《民法典》强调民事行为能力的核心作用:完全行为能力人执行的民商法行为皆具法律效力。8岁以下及智障人士需在其能力范围内行事才合法,其超出部分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无行为能力者限于经济行为,其他活动需由监护人代为处理。8岁以上未成年人被列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权益行使需受法定监护人监管。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根结底,具备全面行使民事行为能力与否直接关乎到其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

全面享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士,在各个领域进行的所有涉及民商法方面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合法且生效;

而那些受到民事行为能力限制的人员,如年满或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士等,他们在实施与自身实际年龄段和智力水平相当的民事法律行为时才是合法有效的;

至于缺乏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群,他们仅能实施纯粹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而对于其他民事活动则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为之执行。

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已对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群体设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还明确了这些未成年人在行使自身某些权益时,必须接受法定监护人的监督和管理。

《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如何区分

1.民事责任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据法律规定所具有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乃指民事主体以其自身独立的行为进行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定资格。

3.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得以存在的基础,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权利能力体现了民事主体成为民事主体的基本资格,而行为能力则彰显了民事主体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实施民事行为的法定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网站地图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