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网络诽谤罪传播次数标准怎么界定

网络诽谤罪传播次数标准怎么界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6 · 1870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网络诽谤罪的成立条件之一是“情节严重”,虽然未直接规定传播次数标准,但传播次数是评估情节严重性的重要因素。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传播范围、影响力及名誉损失等因素。若传播次数频繁且造成严重名誉损害,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具体传播次数标准需结合案件情况和司法解释确定。
网络诽谤罪传播次数标准怎么界定

一、网络诽谤罪传播次数标准怎么界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对于网络诽谤罪的传播次数标准,在此法律条例中并未作出直接陈述。然而,诽谤罪的成立必须符合“情节严重”这一特定标准,传播次数或许可以作为评估情节严重程度的其中一项关键要素予以考虑。然而,关于具体的传播次数标准的确立,则需根据实际情形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包罗万象地涵盖传播范围、影响力以及被诽谤者所遭受的名誉损失程度等诸多方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法院将依据案情的具体特点,全面权衡诽谤行为的严重程度,包括诽谤内容的传播范围、持续时间、被诽谤者的名誉受损程度、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若诽谤行为的传播次数极为频繁,且对被诽谤者的名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么传播次数便有可能被视为“情节严重”。因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并未直接规定网络诽谤罪的传播次数标准,但传播次数无疑是衡量是否构成诽谤罪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至于具体的传播次数标准,则需结合具体情形的实际情况及相关司法解释加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网络诽谤罪不立案怎么处理

倘若能明确判定该诽谤事件已然符合了成立诽谤罪的一系列要素,那么作为受害者的您首先需要确认,究竟是哪一个具体的国家机构有资格来处理这个案件。接下来,在您对相关资讯有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向负责此类事务的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对于那些已被赋予管辖权却未能对该案展开任何处理工作的派出所提出质疑。与此同时,请务必及时搜集并汇总所有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切实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对于网络诽谤罪的传播次数标准,在此法律条例中并未作出直接陈述。然而,诽谤罪的成立必须符合“情节严重”这一特定标准,传播次数或许可以作为评估情节严重程度的其中一项关键要素予以考虑。然而,关于具体的传播次数标准的确立,则需根据实际情形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包罗万象地涵盖传播范围、影响力以及被诽谤者所遭受的名誉损失程度等诸多方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法院将依据案情的具体特点,全面权衡诽谤行为的严重程度,包括诽谤内容的传播范围、持续时间、被诽谤者的名誉受损程度、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若诽谤行为的传播次数极为频繁,且对被诽谤者的名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么传播次数便有可能被视为“情节严重”。因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并未直接规定网络诽谤罪的传播次数标准,但传播次数无疑是衡量是否构成诽谤罪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至于具体的传播次数标准,则需结合具体情形的实际情况及相关司法解释加以确定。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