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欠款人逃跑够诈骗罪吗

欠款人逃跑够诈骗罪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4 · 2126人看过
导读:依《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制裁非法侵吞公私财产、虚构或掩盖真相骗钱的行为。负债后逃债本身不直接定诈骗罪,关键看是否有虚构等行为和非法侵吞意图。借款或还债时欺诈可能涉诈骗罪,仅逃债无诈骗证据不构成,有证据则可能构成。是否构成需结合具体案情剖析。
欠款人逃跑够诈骗罪吗

一、欠款人逃跑够诈骗罪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详细解读,诈骗罪系对那些以非法侵吞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法,从公共或私人处骗取钱财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然而,若某人在负债之后选择逃离,试图规避债务责任,此举本身并不足以直接判定其犯下诈骗罪。

诈骗罪的核心要素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怀揣着非法侵吞他人财产的意图。

仅凭逃债行为,若未涉及任何欺骗手段,通常情况下不会被视为诈骗罪。

然而,倘若欠款人在借款之初便已采取欺诈手段,抑或是在偿还债务过程中利用欺诈手段躲避还款义务,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判定为涉嫌诈骗罪。

因此,是否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若仅限于逃债行为,且无任何诈骗行为的证据,那么该行为将无法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反之,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欠款人运用欺骗手段获取资金并逃避还款责任,那么他们极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欠款人逃跑失踪了怎么办,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债务人下落不明,债券持有人理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

在此环节中,可以采用法院公告的方式将传票和相关的诉讼文件及时、准确地送达到对方当事人

自法院发布公告之日开始计算,历经整整六十个自然日后,即可视为已经充分完成了送达任务。

在此基础上,若债务人仍拒绝出席开庭审理,那么人民法院便可依据此情况,在相关人员未到场的情况下进行缺席审判;

对于债务人"失踪"的问题,行动迅速的债权人最好能在正式起诉之前做好对债务人财产实施保全手段的充足准备工作,以期便于未来顺利实现其债权权益的主张。

至于在债务人无视庭审拒绝出庭这一情况下,人民法院仍有权力根据庭审时当事人所提交的各项证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案件的全部事实依法做出准确无误的判定。

缺席判决结束后,倘若债权人提出申请,法院有权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拍卖债务人名下的房产或者其他财产等方式来为债权人全力清偿债务。

除上述途径外,债权人也可考虑向对应的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之人,然后借由相关的替代管理者从失踪者的财产中支付相应的借款金额,以此来实现其债权要求。

民法典》第四十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民法典》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详细解读,诈骗罪系对那些以非法侵吞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法,从公共或私人处骗取钱财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然而,若某人在负债之后选择逃离,试图规避债务责任,此举本身并不足以直接判定其犯下诈骗罪。

诈骗罪的核心要素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怀揣着非法侵吞他人财产的意图。

仅凭逃债行为,若未涉及任何欺骗手段,通常情况下不会被视为诈骗罪。

然而,倘若欠款人在借款之初便已采取欺诈手段,抑或是在偿还债务过程中利用欺诈手段躲避还款义务,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判定为涉嫌诈骗罪。

因此,是否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若仅限于逃债行为,且无任何诈骗行为的证据,那么该行为将无法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反之,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欠款人运用欺骗手段获取资金并逃避还款责任,那么他们极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诈骗罪。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23次阅读
  • 依《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制裁非法侵吞公私财产、虚构或掩盖真相骗钱的行为。负债后逃债本身不直接定诈骗罪,关键看是否有虚构等行为和非法侵吞意图。借款或还债时欺诈可能涉诈骗罪,仅逃债无诈骗证据不构成,有证据则可能构成。是否构成需结合具体案情剖析。
    2024-09-06 1346次阅读
  • 2024.02.28 1981次阅读
  • 12679次阅读
  • 欠款逃跑是否会构成诈骗罪,要看行为人获取的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1、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骗取他人款项后,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等情形的,涉嫌诈骗罪。2、正当的借贷关系,债务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因客观原因造成不能按期偿还的,属于民事纠纷案件,只承担民事偿还责任。
    2024-09-27 886次阅读
  • 2024.02.28 2446次阅读
  • 385次阅读
  •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务人失踪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向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024-09-05 961次阅读
  • 2024.03.03 1712次阅读
  • 44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