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微信上销售口罩诈骗案怎么判

微信上销售口罩诈骗案怎么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4 · 1391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微信平台上的口罩销售诈骗行为将根据涉案金额量刑。涉案金额超过三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超过三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超过五十万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法院还将考虑被告人的认罪悔过态度、退赃情况及自首、立功等情节。
微信上销售口罩诈骗案怎么判

一、微信上销售口罩诈骗案怎么判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关于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口罩销售所涉及的诈骗犯罪问题,法院将会依法根据具体情节和涉案金额大小予以量刑

若涉案金额较高(通常界定为超过人民币三万元),则该被告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严厉惩罚,并且同时需要承担罚金附加刑罚。

诈骗金额极为庞大(一般而言是指超过人民币三十万元)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被告人将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相应罚金。

而对于那些诈骗金额特别巨大(通常是指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被告人,他们将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制裁,同时还须缴纳罚金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在作出最终判决时,法院还会充分考虑到被告人的认罪悔过态度、退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微信上销售假冒注册商品的是否构成犯罪

在特定的通讯平台上进行假冒注册产品的贩卖活动,情节严重且销售金额达到较大标准时,则会被定性为售卖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行。

此类案件的法律责任将包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处以单项罚金;

然而,假如销售总额数额庞大的话,那么刑期将会增加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罚金也会相应提高。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关于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口罩销售所涉及的诈骗犯罪问题,法院将会依法根据具体情节和涉案金额大小予以量刑。

若涉案金额较高(通常界定为超过人民币三万元),则该被告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严厉惩罚,并且同时需要承担罚金等附加刑罚

若诈骗金额极为庞大(一般而言是指超过人民币三十万元)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被告人将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相应罚金。

而对于那些诈骗金额特别巨大(通常是指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被告人,他们将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制裁,同时还须缴纳罚金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在作出最终判决时,法院还会充分考虑到被告人的认罪悔过态度、退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52次阅读
  • 如果发现有人私自高价出售口罩的行为,应立即通过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电话及时举报投诉;但举报投诉一定要有明确的被举报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真实信息,要有被举报人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被举报人的行为一旦查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从重处罚。
    2024-05-18 1231次阅读
  • 2024.08.04 2303次阅读
  • 394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微信平台上的口罩销售诈骗行为将根据涉案金额量刑。涉案金额超过三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超过三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超过五十万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法院还将考虑被告人的认罪悔过态度、退赃情况及自首、立功等情节。
    2024-09-06 921次阅读
  • 2024.09.29 2059次阅读
  • 400次阅读
  • 微信卖口罩是违法的行为。医用口罩作为一种医疗用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所以销售医用口罩不仅需要《营业执照》,还需要《第二类医疗经营备案凭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经营者还必须能够提供出售口罩的进货票据,供货单位(个人)资质证明和产品的合格证明。
    2024-12-19 815次阅读
  • 2024.09.20 2362次阅读
  • 39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