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在违反我国法律制度中,盗窃、抢夺以及毁坏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和印章等相关单位公文资料的罪行,通常被称之为“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该罪行的特征在于其通过隐秘的方式来获取、公开地夺回或损害进而导致国家机关的权利失效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触犯此项罪名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处于适当的罚款之中。
而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则将被判处在三年及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至于何为情节严重,主要涉及到盗窃、抢夺或摧毁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数量较大的情况;
多次盗窃、抢夺或摧毁这些元素的行为;
在盗窃、抢夺或摧毁之后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形;
可能对国家机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国家机关声誉的情形等因素。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关于“抢夺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概念界定和构成要素包括哪些?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犯罪嫌疑人在主观形态上必须存在着明确的故意心态;
其次,在身份定位上,该类罪犯属于一般的普通社会公众,他们只要符合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且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就有可能涉及到这个犯罪领域;
再次,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看,犯罪行为必然表现出抢夺国家机关重要公文的相关举动;
最后,这个罪行所触犯的对象以及其受到损害的客体,都明显地指向了国家机关日常工作的顺利展开。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违反我国法律制度中,盗窃、抢夺以及毁坏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和印章等相关单位公文资料的罪行,通常被称之为“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该罪行的特征在于其通过隐秘的方式来获取、公开地夺回或损害进而导致国家机关的权利失效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触犯此项罪名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处于适当的罚款之中。
而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则将被判处在三年及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至于何为情节严重,主要涉及到盗窃、抢夺或摧毁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数量较大的情况;
多次盗窃、抢夺或摧毁这些元素的行为;
在盗窃、抢夺或摧毁之后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形;
可能对国家机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国家机关声誉的情形等因素。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