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判刑吗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判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3 · 1999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诽谤行为属于刑事犯罪,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刑罚。侵犯名誉权如构成诽谤罪,亦会受到刑事处罚。若案件涉及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法院有权直接审理。在信息网络诽谤案件中,如被害人取证困难,法院可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总之,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均可引发刑事责任。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判刑吗

一、诽谤罪侵犯名誉权判刑

依照我国《中国刑法》中的第246条明确规定,诽谤行为已被视为刑事犯罪领域中的一种,若情节严重者,可依法对当事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措施。此外,倘若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达到了诽谤罪的标准,同样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诽谤罪,从而面临刑事处罚的命运。然而,假设被害方提起诉讼,如涉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则免于起诉,法院有权直接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值得注意的是,当涉及到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时,若被害人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民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因此,在特定情形下,诽谤罪以及侵犯名誉权均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遭受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有哪些

侮辱,系指运用暴力或任何他种方式,公开羞辱他人的尊严,损害其名誉的行为。

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之间的差别在于:

1.侵犯名誉权的当事方,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皆可能成为权利一方以及义务一方。

然而诽谤罪的当事人和受害者,仅限于个人。

2.在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下,无论是故意还是疏忽,都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而诽谤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为之才能够成立。

3.诽谤罪已经达到了犯罪的程度。

侵犯名誉权则仅仅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依照我国《中国刑法》中的第246条明确规定,诽谤行为已被视为刑事犯罪领域中的一种,若情节严重者,可依法对当事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措施。此外,倘若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达到了诽谤罪的标准,同样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诽谤罪,从而面临刑事处罚的命运。然而,假设被害方提起诉讼,如涉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则免于起诉,法院有权直接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值得注意的是,当涉及到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时,若被害人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民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因此,在特定情形下,诽谤罪以及侵犯名誉权均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遭受刑事制裁。

网站地图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2024-06-27 1442次阅读
  • 2024.05.02 1816次阅读
  • 一、侵害名誉权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2024-06-29 1444次阅读
  • 2024.08.18 1203次阅读
  • 1、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2024-05-31 1228次阅读
  • 2024.09.02 1992次阅读
  • 诽谤与名誉侵权辨析 诽谤罪基于虚构且未经核实的事实,而名誉侵权则涉及法律禁止公开的内容,即使属实。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主体,但可作为名誉侵权受害者。诽谤需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可包括过失。善意检举、揭发或批评中的失真不应定为诽谤罪。
    2024-09-18 1459次阅读
  • 2024.09.11 1624次阅读
  •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2024-06-20 940次阅读
  • 2024.09.13 131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