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鉴定 > 工伤伤残等级

工伤伤残等级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1 · 1394人看过
导读:是指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是对职工工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即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进行受伤等级鉴定的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

一、工伤伤残等级

是指职工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是对职工工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即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进行受伤等级鉴定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二、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时间需要多久

通常情况下,员工遭受工伤事故后,其工伤伤残程度鉴定的工作安排应在完备相关鉴定资料提交之后的60个工作日内启动,此阶段的任务由所在地区的市级劳动保护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和执行。但若遇特殊情形,例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紧张而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评定等问题时,则可以将鉴定周期延长至90天,以确保最终的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涉及到本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对已经作出的工伤认定的决定提出了行政复议的话,将会暂时中止本次的工伤伤残程度鉴定程序。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因工受伤的员工来说,在经过必要的治疗并确定其伤情稳定且对劳动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之后,就应该及时启动劳动能力的鉴定流程。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是指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是对职工工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即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进行受伤等级鉴定的标准。

网站地图

更多#工伤鉴定相关

  • 412次阅读
  • 是指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是对职工工伤后劳动能力的鉴定,即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进行受伤等级鉴定的标准。
    2024-11-15 1094次阅读
  • 2024.07.21 4734次阅读
  • 458次阅读
  • 职工工伤伤残等级:一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大于等于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更多内容。
    2024-06-24 1060次阅读
  • 2024.06.25 46424次阅读
  • 447次阅读
  • 工伤鉴定即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2024-09-02 929次阅读
  • 2024.08.11 1863次阅读
  • 142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工伤鉴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鉴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