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37天取保候审的结果怎样

37天取保候审的结果怎样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30 · 2051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在本案中,37天的取保候审期限并未超出法定范围,期间侦查和审判工作仍须推进。一旦发现不构成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并向当事人及单位发出正式通知。简言之,取保候审虽未达上限,但须在合法期限内完成调查,否则应依法解除。
37天取保候审的结果怎样

一、37天取保候审的结果怎样

参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确阐释,对采取保证方式进行的强制措施,其最长实施时长宜控制在整体十二个月之内,因此,该案中37天的取保候审期限虽然尚未达到法定的最长期限,却依然在合法合理期限范围之内。

值得强调且必须遵循的是,在该取保候审阶段内,侦查、提请上诉及法庭审判等各项工作仍需继续展开。

若在此过程中发现案件并不满足追究犯罪刑事责任的条件或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那么将有必要立即解除当事人所处的取保候审状态。

解除取保候审之后,相关机构(如法院)应依法履行义务向被取保候审人以及相关单位发出书面解除了取保候审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37天取保候审吗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被捕人员可在第37日起申请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取保候审所需满足的法定条件包括:

1、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可能导致刑罚性质为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刑的情况出现;

2、尽管被告人的犯罪可能会导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然而若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将不会对社区带来危害;

3、被告人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但案件尚未审理完毕,因此需要进行取保候审;

4、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参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确阐释,对采取保证方式进行的强制措施,其最长实施时长宜控制在整体十二个月之内,因此,该案中37天的取保候审期限虽然尚未达到法定的最长期限,却依然在合法合理期限范围之内。

值得强调且必须遵循的是,在该取保候审阶段内,侦查、提请上诉及法庭审判等各项工作仍需继续展开。

若在此过程中发现案件并不满足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条件或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那么将有必要立即解除当事人所处的取保候审状态。

解除取保候审之后,相关机构(如法院)应依法履行义务向被取保候审人以及相关单位发出书面解除了取保候审的信息。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93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在本案中,37天的取保候审期限并未超出法定范围,期间侦查和审判工作仍须推进。一旦发现不构成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并向当事人及单位发出正式通知。简言之,取保候审虽未达上限,但须在合法期限内完成调查,否则应依法解除。
    2024-09-02 1324次阅读
  • 2024.09.25 1722次阅读
  • 306次阅读
  • 经过37天的取保候审期,案件侦查可能接近尾声,后续可能进入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被告人需遵守取保规定,如不得擅自离区、定期报告。若案件进入公诉,法院将审慎评估证据以定罪量刑。若证据不足,案件可能被撤销或不起诉;违反取保规定可能导致再次收押。整个过程强调了对被告人行为的监控和对案件证据的严格审查。
    2024-07-10 825次阅读
  • 2024.09.25 1681次阅读
  • 302次阅读
  • 在符合拘留期限届满的第37日之日起,司法系统将会进行取保候审申请的受理工作,并通常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裁定决定。然而,这个取保候审的权责被赋予给法官,他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嫌疑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案件的情况比较明朗,那么裁决的速度就会相应地加快;反之,如果案件的情况较为复杂,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审查和评估。
    2024-10-04 1418次阅读
  • 2024.09.15 1824次阅读
  • 30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