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还用服刑吗

取保候审还用服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30 · 1636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强制措施,适用于未逮捕或无法采取其他强制手段的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需继续调查、起诉和审判。取保候审的解除不等于案件结束,若被判有罪,仍需依法服刑。取保候审并非刑罚豁免,而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临时处置。
取保候审还用服刑吗

一、取保候审还用服刑吗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取保候审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强制措施,主要适用于那些其犯罪行为虽已立案却无法立即实施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及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施以强制手段也无济于事的被告人身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这就意味着,在取保候审期间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都必须持续地对相关案件展开深入调查、提起公诉并进行审判。

若在此期间发现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或者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期,那么就应该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然而,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案件的终结。

倘若被取保候审者最终被判定有罪,他们仍然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接受相应的刑事惩罚,其中包括可能的监禁。

因此,取保候审本身并非刑事惩罚的豁免,被取保候审者是否需要承担刑罚,完全取决于他们是否真的犯下了罪行以及法院的最终判决。

如果法院作出有罪判决,那么被取保候审者通常需要按照判决结果去服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还要罚金

缴纳的乃是取保候审所需要的保证金而非罚金。若是在取保候审执行过程中,相关机关要求缴纳保证金,那么就需依据规定进行支付,待取保候审结束后,将会予以退还。

然而,无论是选择提供保证人还是缴纳保证金,都应由负责办理取保候审的机关来做出决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没有权利自行决定采取何种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取保候审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强制措施,主要适用于那些其犯罪行为虽已立案却无法立即实施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及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施以强制手段也无济于事的被告人身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这就意味着,在取保候审期间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都必须持续地对相关案件展开深入调查、提起公诉并进行审判。

若在此期间发现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或者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期,那么就应该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然而,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案件的终结。

倘若被取保候审者最终被判定有罪,他们仍然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接受相应的刑事惩罚,其中包括可能的监禁。

因此,取保候审本身并非刑事惩罚的豁免,被取保候审者是否需要承担刑罚,完全取决于他们是否真的犯下了罪行以及法院的最终判决。

如果法院作出有罪判决,那么被取保候审者通常需要按照判决结果去服刑。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03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强制措施,适用于未逮捕或无法采取其他强制手段的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需继续调查、起诉和审判。取保候审的解除不等于案件结束,若被判有罪,仍需依法服刑。取保候审并非刑罚豁免,而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临时处置。
    2024-09-02 952次阅读
  • 2024.10.14 1841次阅读
  • 413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强制措施,适用于未逮捕或无法采取其他强制手段的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需继续调查、起诉和审判。取保候审的解除不等于案件结束,若被判有罪,仍需依法服刑。取保候审并非刑罚豁免,而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临时处置。
    2025-01-15 819次阅读
  • 2024.08.30 1614次阅读
  • 464次阅读
  • 在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取保候审是一种旨在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诉的程序性措施,同时允许其在特定时间内有限度地自由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若期间确定不追究责任或期限届满,应解除该措施。即使被告人曾取保候审,一旦被判有罪,仍需服刑。取保候审非刑罚,而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不能免除被告人的刑罚义务。
    2024-07-31 1271次阅读
  • 2024.09.12 1893次阅读
  • 45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