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

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8 · 1321人看过
导读: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以欺骗手法骗取较大数额财产为客观行为,涉及国有、集体或个人财产,欺骗须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知并处分财产。主体上,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能成为嫌疑人。主观上,需有直接故意及非法获取财产的明确目的。
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

一、法院如何认定诈骗

依据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规定,我们可以对其构成进行如下详细分析和阐述,包括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第一,客体要件,该罪名所侵犯的客体是公众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关于诈骗罪,有一些犯罪活动,虽采用部分虚假手段,趋向于违法经济利益,然而由于其侵犯的客体并非单纯局限于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故这些活动并不构成诈骗罪。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罪的侵害对象仅仅局限于国有、集体或个人的财产,并不能涉及到其他的非法利益;

第二,客观要件,该罪名实际表现为利用欺骗手法骗取较大数额的公有财产。

为此,行为者必须实施了欺骗行为,此欺骗行为既可以理解为虚拟事实或者是隐瞒真实情况;

本质上说,它是让受害人误以为正确地认知某事物,无论是虚假的过去事实,还是现在的、将来的事实,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都可称之为欺骗行为。

若欺骗行为不会导致受害人做出财产处分,那么这项欺骗内容就无法构成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第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所有一般的自然人,只要他们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拥有刑事责任能力,都可能成为该罪名的犯罪嫌疑人;

最后,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成分主要表现为直接的故意,同时具有通过不合法途径获取公共或私有财产的明确目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法院如何认定诽谤罪罪名

本罪所侵害的法益与侮辱罪一致,均涉及到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益。其犯罪客体指向的都是作为个体的自然人。

至于客观要件方面,本罪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虚假信息并且广泛传播这一虚构事实,从而达到对他人人格和名誉造成贬损的程度,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其中包括以下四个关键点:

(1)实施者需要通过捏造一种全然不实的事实来达成恶意中伤他人的目的;

(2)捏造出的虚假事实需要得到进一步扩散;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于特定的个人展开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才能够构成本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依据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规定,我们可以对其构成进行如下详细分析和阐述,包括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第一,客体要件,该罪名所侵犯的客体是公众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关于诈骗罪,有一些犯罪活动,虽采用部分虚假手段,趋向于违法经济利益,然而由于其侵犯的客体并非单纯局限于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故这些活动并不构成诈骗罪。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罪的侵害对象仅仅局限于国有、集体或个人的财产,并不能涉及到其他的非法利益;

第二,客观要件,该罪名实际表现为利用欺骗手法骗取较大数额的公有财产。

为此,行为者必须实施了欺骗行为,此欺骗行为既可以理解为虚拟事实或者是隐瞒真实情况;

本质上说,它是让受害人误以为正确地认知某事物,无论是虚假的过去事实,还是现在的、将来的事实,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都可称之为欺骗行为。

若欺骗行为不会导致受害人做出财产处分,那么这项欺骗内容就无法构成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第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所有一般的自然人,只要他们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拥有刑事责任能力,都可能成为该罪名的犯罪嫌疑人;

最后,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成分主要表现为直接的故意,同时具有通过不合法途径获取公共或私有财产的明确目的。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