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最长能多久

取保候审最长能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6 · 1790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一年,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保护当事人权益。这一措施有助于平衡案件处理与社会稳定,期间调查持续进行。若期限届满案件未结,将考虑采取其他法律途径继续推进。
取保候审最长能多久

一、取保候审最长能多久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采取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设定为了一年,也就是十二个月。这个限定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以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妥善地解决案件问题并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避免对被告进行过度的人身束缚。在取保候审期内,有关部门的调查与审查工作将持续进行,如果在期限结束时案件仍未得到解决,那么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法律手段来推进案件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最长时间多久

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问题,法律规定其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而对于其他两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也有明确的期限限制,即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及六个月不等。在办理上述强制措施期间,不能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届满的情况,应立即解除相关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采取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设定为了一年,也就是十二个月。这个限定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以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妥善地解决案件问题并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避免对被告进行过度的人身束缚。在取保候审期内,有关部门的调查与审查工作将持续进行,如果在期限结束时案件仍未得到解决,那么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法律手段来推进案件的进程。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39次阅读
  •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此期间,司法部门须依法进行调查、审查起诉或审判,以查明案情和保障权益。若案件未在规定期限解决,应解除取保候审或改为更严格的强制措施。
    2024-09-03 1399次阅读
  • 2024.02.24 2032次阅读
  • 464次阅读
  •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2、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后,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2024-12-06 1209次阅读
  • 2024.10.23 1390次阅读
  • 381次阅读
  • 我国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最长不超12个月,期限由法律机构依具体案件设定。其适用于可能判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有期徒刑以上,采取后不危害社会的情形,是贯穿诉讼程序的刑事强制手段。
    2024-09-14 884次阅读
  • 2024.09.18 1754次阅读
  • 32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