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绑架罪结合犯如何认定

绑架罪结合犯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3 · 1797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国《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结合犯是指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的绑架或劫持人质行为。若在此过程中造成被绑架者死亡或重伤,犯罪分子将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盗窃婴幼儿以勒索钱财也适用此规定。判决需综合考虑犯罪动机、手段及后果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绑架罪结合犯如何认定

一、绑架罪结合犯如何认定

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明确规定,所谓的绑架罪的结合犯,主要是指那些以勒索钱财为唯一目的,而将他人进行绑架,或者是将他人当作人质来要挟的违法犯罪行为。倘若在实施绑架的过程当中,犯罪分子出于恶意,对被绑架者实施了杀害行为,或者是对其进行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导致受害人身受重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那么,依据本法条款,应当对其判处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同时还需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另外,如果犯罪分子是以勒索钱财为目的,而偷偷地将婴幼儿进行盗窃的,同样需要按照上述两款的法律规定进行严厉惩处。因此,对于结合犯的认定,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情节,全面深入地分析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图、犯罪手法、犯罪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多方面因素,然后再依法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罪结合犯的处罚是什么

关于绑架罪所应承受的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多数情况下,以勒索财务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而实施绑架行为者,若罪行成立的话,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要被判定罚款或者没收个人所有财产。

其次,若绑架犯罪情节轻微,则将被处以五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且需要接受罚款的制裁。

最后,若罪犯在绑架过程中对被绑架人员进行了杀害,或者故意造成他人重伤及死亡等严重后果的,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同时还需承担没收全部财产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明确规定,所谓的绑架罪的结合犯,主要是指那些以勒索钱财为唯一目的,而将他人进行绑架,或者是将他人当作人质来要挟的违法犯罪行为。倘若在实施绑架的过程当中,犯罪分子出于恶意,对被绑架者实施了杀害行为,或者是对其进行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导致受害人身受重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那么,依据本法条款,应当对其判处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同时还需没收全部个人财产。另外,如果犯罪分子是以勒索钱财为目的,而偷偷地将婴幼儿进行盗窃的,同样需要按照上述两款的法律规定进行严厉惩处。因此,对于结合犯的认定,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情节,全面深入地分析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图、犯罪手法、犯罪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多方面因素,然后再依法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470次阅读
  • 根据中国《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结合犯是指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的绑架或劫持人质行为。若在此过程中造成被绑架者死亡或重伤,犯罪分子将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盗窃婴幼儿以勒索钱财也适用此规定。判决需综合考虑犯罪动机、手段及后果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2024-09-06 921次阅读
  • 2024.08.26 1831次阅读
  • 457次阅读
  • 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罪并非结合犯。结合犯是指多个独立犯罪行为融合成新罪名,而绑架罪是单一犯罪,特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绑架、勒索或盗窃婴幼儿实现。因此,绑架罪不符合结合犯的定义。
    2024-09-06 1084次阅读
  • 2024.08.08 1072次阅读
  • 327次阅读
  • 绑架罪结合犯指的是将绑架罪与其他行为结合,形成独立的全新犯罪形式。它由两个或以上不同犯罪行为构成,经刑法明确整合,形成新的犯罪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刑法尚未对结合犯做出具体规定。这意味着,尽管这种结合形式在理论上存在,但在法律实践中尚未有明确界定和规定。
    2024-09-06 1377次阅读
  • 2024.08.15 2791次阅读
  • 30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