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办理取保候审要37天吗

办理取保候审要37天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3 · 1789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对变更强制措施申请作出决定。这意味着取保候审申请通常不应超过三个工作日得到答复,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延迟决策。如申请未获批准,需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办理取保候审要37天吗

一、办理取保候审要37天吗

依据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之明文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收到变更强制措施申请后,应于三个工作日内依法做出相应决定。因此,从接收申请开始计算,对取保候审申请的处理应该在三个工作日内即刻取得明确答复。若对变更强制措施不予批准,除需告知申请人外,还务必向其阐述拒绝原因。因此,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取保候审手续,实际上并不一定需要漫长的37天等待时间,除非在此期间出现了某些特殊状况,使得法院、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无法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决策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二、办理取保候审后如何收监

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身陷囹圄,面临被司法机关逮捕的风险。

然而,关于他们最终是否需要入狱服刑,这取决于法院在审理案件之后所做出的判决。

值得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最终无法判处实际刑罚或者无需入狱服刑。但是,取保候审的确存在着一些适用的前提条件,通常只有那些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犯罪嫌疑人才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依据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之明文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收到变更强制措施申请后,应于三个工作日内依法做出相应决定。因此,从接收申请开始计算,对取保候审申请的处理应该在三个工作日内即刻取得明确答复。若对变更强制措施不予批准,除需告知申请人外,还务必向其阐述拒绝原因。因此,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取保候审手续,实际上并不一定需要漫长的37天等待时间,除非在此期间出现了某些特殊状况,使得法院、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无法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决策过程。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93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直系亲属或辩护律师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相关机关须在三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即使被拘留满37天后提出申请,也是合法的。若申请被拒,机关需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024-09-02 863次阅读
  • 2024.08.25 1705次阅读
  • 306次阅读
  • 在刑事诉讼中,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逃避调查、起诉和审判,司法机关可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暂时解除羁押状态。 此过程需在拘留后第37日前完成。 相关人员有权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办案机关应在7日内答复。 如决定取保候审,应责令嫌疑人或被告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
    2024-09-02 912次阅读
  • 2024.08.26 1164次阅读
  • 302次阅读
  • 刑事司法中,取保候审是对轻微犯罪嫌疑人的法律措施,允许其支付保证金或担保后在家等待审判。约37日后,侦查羁押期限将至,公安、检察院、法院需决定是否起诉。若不起诉,嫌疑人继续取保候审;起诉则进入审判。
    2024-07-10 1163次阅读
  • 2024.08.23 1808次阅读
  • 30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