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多久不找就没事

取保候审多久不找就没事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9 · 1640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若期限届满,案件仍在正常程序中且无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逾期不解可能导致超期羁押,引发法律问题。确切处理需结合案件实际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取保候审多久不找就没事

一、取保候审多久不找就没事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确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若在此期限内,案情的侦查、起诉以及审理均不曾停滞,也未发现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事实状况时,应自取保候审期满之日起即刻解除相应措施。

倘若存有逾期未予解矫之事态,很有可能涉及到法律禁止的超期羁押现象,无法依法避免。

故而,倘若超出十二个月仍未解除取保候审举措,可能将会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产生。

然而,针对此类特殊情形的确切解读,需要以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相关法规规定进行科学评估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少天办下来的

在司法程序中,针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告进行取保候审的申请,有明确的时限规定,即必须在三日之内得到批准。对于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做出的取保候审决定,法律要求其必须责令嫌疑人和被告提出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作为担保措施。

至于负责提供保证金的人士,他们应当按照规定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的特定银行的专用账户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确规定,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倘若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时,相关案件仍处于正常审理程序之中,且未出现任何不应追责的法定情形,则应当及时予以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否则,一旦逾期未予解封,极有可能造成超期羁押的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各类潜在的法律风险。因此,对于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全面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条款,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后才能实施。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76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若期限届满,案件仍在正常程序中且无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逾期不解可能导致超期羁押,引发法律问题。确切处理需结合案件实际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2024-09-02 1490次阅读
  • 2024.09.22 4354次阅读
  • 368次阅读
  • 请注意,取保候审并非代表一切风平浪静。取保候审仅是一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在这段期间内,司法机构仍将持续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若经最终调查证实您并无任何犯罪行为,或犯罪情节极其轻微且社会危害性较小,不足以构成犯罪,亦或是犯罪事件已经超出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等条件,方可视为安全无虞。然而,这一过程所需的具体时长因案件的复杂程度及侦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而异,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2024-09-03 1252次阅读
  • 2024.08.13 8803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取保候审不是不联系就没事,最长时限12个月。期间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进展等做决策。若案件侦破且证据足,嫌疑人仍可能被追责。反之,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可能撤销案件或不起诉。总之,取保候审期间案件不算结束,要等最终司法裁决。
    2024-09-03 1283次阅读
  • 2024.09.03 3445次阅读
  • 42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