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会不会执行

取保候审会不会执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9 · 1146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需继续推进案件调查、起诉和审判流程。如无需刑事处罚或取保候审期满,应及时解除该措施。取保候审虽可行,但受严格时间约束,并在限定时间内推动案件进展。一旦满足解除条件,即刻执行解除措施。
取保候审会不会执行

一、取保候审会不会执行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对于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长达十二个月的时间范围。

在此期间,司法部门不能停止对相关案件的调查、提起公诉以及审判等法律环节的进程。

若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应进行刑事处罚或取保候审的时限已达终点,应该尽早地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因此,尽管取保候审可以实施并由执法机关执行,但是却受到了明确而具体的期限限制,且必须在这段时间中持续推进案件的法律程序。

一旦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标准,那么也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会不会退钱

若符合相关条件便可申请退还押金。关于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金额则需根据每个具体案件进行细致评估;只有当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任何取保候审的法定义务时,才可凭借已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相关的法律文件前往银行领取所缴纳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明确指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内,司法机关需要持续进行案件侦查、起诉以及审判等程序工作。若经审理确定不必对被告人处以刑罚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在约定时限内第一时间解除相关措施。尽管取保候审的行使存在一定可能,但必须受到严格的时限限制,并且要在相应的时间段内确保案件能得到顺利推进。一旦达到了可以解除相关措施的前提条件,就应当迅速地执行解除程序。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85次阅读
  •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需继续推进案件调查、起诉和审判流程。如无需刑事处罚或取保候审期满,应及时解除该措施。取保候审虽可行,但受严格时间约束,并在限定时间内推动案件进展。一旦满足解除条件,即刻执行解除措施。
    2024-09-05 821次阅读
  • 2024.10.08 1333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原则上,取保候审不由执行机构直接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它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保障措施,旨在维护公正。 其执行主体含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决定权随诉讼阶段转移:侦查阶段由公安决定,审查起诉由检察院决定,审判阶段则由法院裁定。
    2024-09-02 815次阅读
  • 2024.09.22 1231次阅读
  • 309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受法定条件限制。适用情形包括: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加独立附加刑;罪行较重但取保不危害社会;患重病、不能自理或孕期哺乳期;审判阶段羁押期限将届满而案件未妥善处理。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
    2024-09-02 1124次阅读
  • 2024.10.19 1319次阅读
  • 49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