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会被判正当防卫
以下四个标准被普遍认为可以构成对正当防卫行为的认定:
1.防卫行为必须是在针对非法侵犯行为展开的;
2.防卫行为必须直接针对实际发生且仍在持续的不法侵犯行为实施;
3.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非法侵犯行为的主体本身;
4.正当防卫的行为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什么情况会取保候审到期
关于取保候审自动解除的相关情况如下所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无罪或免于刑事处罚以及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裁定,且该类判决、裁定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同时社区矫正已经启动并在执行之中;犯罪嫌疑人仅受到单处附加刑制裁,其判决、裁定同样已具备法律效力;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监禁型刑罚,且刑罚已经正式开始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为了准确界定正当防卫行为,需要符合如下四点基本标准:首当其冲的是,防卫行为必需针对于非法侵犯行为实施;其次,防卫行为必须直接与现实已经发生并且持续进行的违法侵犯相抗衡;再次,防卫对象须是非法侵犯行为的主体本身;最后,防卫行为不得有任何超过必要的程度或范围。这四项基本标准共同构筑起正当防卫行为被认可和确认的基石,以保障防卫行为在维护个人权益之余,也不会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